注冊會計師應當從哪些方面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
1、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目標、戰略和相關經營風險 了解被審計單位財務業績,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對比,了解其所處的位置。不能只看一個企業,還要分析所處的大環境。被審計單位的內部工作流程。
2、第五條 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是一個連續和動態地收集、更新與分析信息的過程,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的始終。注冊會計師應當運用職業判斷確定需要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程度。
3、注冊會計師應當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企業風險以及法律法規方面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財務報告方面,需要了解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資產負債表、收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等財務數據。
4、注冊會計師應當從以下六個方面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如下圖所示:第1項是被審計單位的外部環境(“非財務信息”);第4項以及第6項是被審計單位的內部因素;第5項則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
5、注冊會計師應從以下方面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環境:行業環境:了解被審計單位所處的行業的發展前景、競爭狀況、市場規模等情況,以便更好地理解被審計單位的商業模式和運營狀況。
6、對于連續審計業務,以前年度的審計工作底稿有助于注冊會計師了解與特定經營活動和行業相關的一些因素。
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目的
1、從當今大多數的審計案件中可以看出,其中很多是由于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缺乏足夠的了解, “倉促上陣”所致。
2、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是一個連續和動態地收集、更新與分析信息的過程,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的始終。
3、(五)設計和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六)評價所獲取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第五條 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是一個連續和動態地收集、更新與分析信息的過程,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的始終。
關于注冊會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作用,以下的觀點中,說法不恰當...
注冊會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就是為了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包括財務報表層次和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和披露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包括舞弊風險。故A項錯誤。
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是一個連續和動態地收集、更新與分析信息的過程,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的始終。
D.注冊會計師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所有的控制活動 【答案】AB 【解析】選項C和D均不正確。注冊會計師進行財務報表審計時目標很明確,即合理保證查出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降低財務信息重大錯報風險,提高財務報表可信性。
【答案】:C 注冊會計師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不需考慮與具體項目計量相關的固有不確定性,所以選項C不正確。
【答案】:C 選項C錯誤,了解被審計單位投資活動有助于注冊會計師關注被審計單位在經營策略和方向上的重大變化。
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時,注冊會計師要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目標、戰略與經營風險,以下與此相關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注會考試審計精華知識點總結:審計目標
1、財務報表審計目標 財務報表審計目標是注冊會計師通過執行審計工作,對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發表審計意見。
2、在審計工作中,注冊會計師需要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據以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并將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落實到認定上。
3、中國財務報表審計的總目標;財務報表審計的責任劃分,特別是財務報表審計的一般原則、審計范圍、職業懷疑態度、合理保證;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認定;具體審計目標;認定、目標、程序之間的關系。
4、審計目標分為審計的總體目標和具體審計目標。審計的總體目標是指注冊會計師為完成整體審計工作而達到的預期目的。具體審計目標是指注冊會計師通過實施審計程序以確定管理層在財務報表中確認的各類交易、賬戶余額、披露層次認定是否恰當。
注會審計輔導:控制環境
例如,注冊會計師在進行風險評估時,如果認為被審計單位控制環境薄弱,則很難認定某一流程的控制是有效的。
根據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而其中控制風險是指企業內部控制無法預防、發現或糾正重大錯報及漏報的可能性。
了解內部控制是必要審計程序,注冊會計師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 注冊會計師需要了解和評價的只是與審計相關的內部控制,并非所有的內部控制。 被審計單位通常有一些與目標相關但與審計無關的控制,注冊會計師無須對其加以考慮。
控制環境包括治理職能和管理職能,以及治理層和管理層對內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態度、認識和措施。
【答案】:A、B、C、D 控制環境包括:對誠信和道德價值觀念的溝通與落實;對勝任能力的重視;治理層的參與程度;管理層的理念和經營風格;組織結構及職權與責任的分配;人力資源政策與實務。
控制測試是為了獲取關于控制防止或發現并糾正認定層次重大錯報的有效性而實施的測試。注冊會計師應當選擇為相關認定提供證據的控制進行測試。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