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檔案如何歸檔
1、去掉憑證中的金屬物 憑證以左上對齊為準 填寫會計憑證封面:會計憑證封面應寫明單位名稱,年度、月份,本月共幾冊、本冊是第幾冊,記賬憑證的起訖編號、張數,并由會計主管、裝訂人分別簽名或蓋章。
2、根據不同的種類,按時間或按順序號逐張排放好。其次,整理記賬憑證的附件,剔除不屬于會計檔案范圍和沒有必要歸檔的一些資料,補充遺漏的必不可少的核算資料。再次,清除訂書針、曲別針等金屬物。
3、會計檔案整理歸檔辦法分為會計檔案的歸檔、會計檔案的移交和利用以及會計檔案的鑒定和銷毀。會計檔案需要歸檔的內容具體包括: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記賬憑證。
4、會計檔案怎么歸檔 (1)每年形成的會計檔案,都應由會計機構按照歸檔的要求,負責整理立卷,裝訂成冊,編制會計檔案保管清冊。(2)當年形成的會計檔案,在會計年度終了后,可暫由本單位會計機構保管1年。
5、檔案收集 單位會計管理機構應結合實際,制定完備的會計資料收集歸檔制度,每年定期將歸檔范圍內的會計資料收集齊全完整。
推遲移交會計檔案不超過幾年
1、因工作需要確需推遲移交的,應當經單位檔案管理機構同意。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會計檔案最長期限不超過3年。
2、因工作需要確需推遲移交的,應當經單位檔案管理機構同意。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會計檔案最長不超過3年。會計檔案應當妥善保管。會計檔案由單位會計機構負責整理立卷歸檔,并保管1年,期滿后移交會計檔案管理機構。
3、在會計年度終了后,可由單位會計培悉缺管理機構臨時保管一年,再移交單位檔案管理機構保管。因工作需要確需推遲移交的,應當經單位檔案管理機構同意。單位會計管理機構臨時保管會計檔案最長不超過3年。
4、為10年、30年或者永久保存。會計檔案是指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等過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記錄和反映單位經濟業務事項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表格等各種形式的會計資料,包括通過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形成、傳輸和儲存的電子會計檔案。
5、會計檔案移交清冊保存15年。根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第八條 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定期保管期限分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類。
新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的保管期限
【法律分析】跟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第八條,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定期保管期限分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類。具體如下:永久;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以及年度財務報告。
會計賬簿保管期限最長,分兩種情況,定期保管最長是25年。若是年度財務報告(決算) 、 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是永久保管的。
新《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自2016年1月起施行,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的保存期限由15年變為30年,總賬、明細賬的保存期限由15年變為30年等。會計檔案具體包括:(一)會計憑證類:原始憑證,記帳憑證,匯總憑證,其他會計憑證。
.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對永久性會計檔案無限期保管;定期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分別為3年、5年、10年、15年、25年。各種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依據《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四條 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為10年和30年。
會計賬簿的保管年限會計賬簿保存年限低按照修訂后《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執行,其在2016年1月1日正式施行,會計賬簿主要有總賬、明細賬、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固定資產卡片以及其他輔助賬簿。其保管年限是30年。
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1、會計檔案管理辦法是什么《會計檔案管理辦法》是財政部以及國家檔案局于2015年12月11日進行修訂的部門規章。目的是加強會計檔案的科學管理,統一全國會計檔案的管理制度,完善會計檔案的管理工作。
2、會計檔案管理辦法有:建立檔案管理制度、歸檔范圍、保管期限。
3、法律主觀:《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的保管期限為: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為10年和30年。 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4、新《管理辦法》在會計檔案的范圍、保管、移交、銷毀等方面對電子會計檔案均進行了相應規定,主要包括:將電子會計檔案納入了會計檔案的范圍,規定會計檔案包括通過計算機等電子設備形成、傳輸和存儲的電子會計檔案。
5、會計檔案管理辦法有:建立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建立檔案保管制度、建立檔案借閱制度、建立檔案銷毀制度、建立檔案備份制度。建立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是會計檔案管理的基礎。
電算化會計檔案如何管理
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是重要的會計基礎工作,要嚴格按照財政部有關規定的要求對會計檔案進行管理,由專人負責。 (2)對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塵工作,重要會計檔案應準備雙份,存放在兩個不同的地點。
電算化會計檔案應定期將會計數據備份至磁性介質,并設立備查登記簿,提供備份時間、數量、保管方式等備份細節信息。由于磁性介質的特殊性,管理人員必須對會計電算化檔案進行定期檢查、復制,以防止會計信息損壞。完善管理制度。
會計電算化檔案管理要嚴格按照財政部有關規定,并由專人負責。對會計電算化檔案管理要做到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塵工作,重要會計檔案應準備雙份,存放在兩個不同的地點。
存在硬盤、磁盤、光盤等介質中的會計數據和打印輸出的會計數據作為電算化會計檔案管理。 計算機輸出的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介質會計檔案的管理按《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執行。
為了加強會計管理,確保會計檔案的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根據帳簿數據由機器生成會計帳表,報表格式由會計主管統一設計或認可。
會計檔案保管期限最新規定
法律分析:《會計檔案管理辦法》規定的保管期限為: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為10年和30年。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定期兩類。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是從會計年度終了后的第一天算起。永久,即是指會計檔案須永久保存;定期,是指會計檔案保存應達到法定的時間,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為10年和30年。
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和定期兩類,定期保管期限分為3年、5年、10年、15年和25年。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后第一天算起。(4)會計檔案應當按規定程序銷毀。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