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會計權責發生制改革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分別有哪些
1、一是分別推進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預算會計體系調整,對政府會計序列的財政總預算和行政單位會計,逐步實施修正的權責發生制;對于事業單位則實行完全的權責發生制(史鐵嶺、陳玲,2003)。
2、促進財政透明度:權責發生制能夠反映政府財政活動的全部現金流進出情況,避免了現金會計的弊端,保障了政府財務報表的透明度。
3、統一規范,提高信息質量。新政府會計通過規范政府各單位與部門的會計行為,消除不同規范所產生的差異。
政府財務會計實行什么制度
實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制度。
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國務院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
我國目前的政府財政報告制度實行以收付實現制政府會計核算為基礎的決算報告制度,主要反映政府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的結果,對準確反映預算收支情況、加強預算管理和監督發揮了重要作用。立足中國國情,借鑒國際經驗。
政府會計是收付實現制。收付實現制亦稱“收付實現基礎”或“現收現付制”。是“權責發生制”的對稱。在會計核算中,是以款項是否已經收到或付出作為計算標準,來確定本期收益和費用的一種方法。
會計制度改革下政府會計的改革現狀
1、政府會計改革確實決定著國內金融體系的改革進展,政府會計改革主要包含有單位事務管理以及制度改革這兩種方面,政府會計管理和整個非公有制公司有著很大的差異,然而職責發生制依舊是事業單位會計管理工作當中所應用的重要準則。
2、國外學者首先將公認會計原則(GAAP)引入政府財務報告中,并著手研究單一環境要素以及這一要素對政府財務報告的影響。
3、目前,事業單位應被列入非營利組織會計的范疇,通過改革與完善,其逐漸向企業化會計發展。
為何要實行新政府會計制度?
1、實行政府會計制度的重要作用 《政府會計制度》運用“八要素”的會計計算模式,在會計信息的可比性、關聯性以及完整性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提升,為有關的決定提供了更加指明高效的信息途徑。
2、政府會計改革的核心,是由原來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制度體系,變革為“雙基礎”“雙分錄”“雙報告”的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相互分離又互相銜接的會計制度體系。
3、因此,為了提高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推動公共財務的透明和有效管理,全面實行現代化的政府會計制度成為必然選擇。
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預算會計與會計核算一體化:將預算、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統一的預算會計體系,實現全流程財務控制。
統一性原則。財政部門管理的各項專項資金都應當納入總預算會計核算管理。一貫性原則。總預算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便變更。如確有必要變更,應將變更的情況、緣由和對會計報表的影響在預算履行報告中說明。
預算會計核算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真實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及時性原則、重要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歷史成本原則、配比原則、專款專用原則。
我國的國家預算通常實行一級政權一級財政,每級財政都建立一級總預算。我國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共分設五級政府五級預算。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