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實行新政府會計制度?
1、實行政府會計制度的重要作用 《政府會計制度》運用“八要素”的會計計算模式,在會計信息的可比性、關聯性以及完整性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提升,為有關的決定提供了更加指明高效的信息途徑。
2、因此,為了提高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推動公共財務的透明和有效管理,全面實行現代化的政府會計制度成為必然選擇。
3、在新政府會計制度下 固定資產基金等等都被合并到了累積盈余里所以補記固定資產的貸方使用累計盈余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4、特別是在政府綜合財務報告需進行審計和公開的背景下,作為反映單位財務情況的載體,財務報表的主要內容是由單位負責人決定的,而不是財務人員決定。
5、如,近幾年我國對現行預算會計制度的零星修補都是基于國庫單一賬戶制度、部門預算管理、政府收支分類等各項新的財政預算管理舉措而對預算會計科目、會計報表進行的適當修正。
6、建立政府會計,是適應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意義
1、統一規范,提高信息質量。新政府會計通過規范政府各單位與部門的會計行為,消除不同規范所產生的差異。
2、政府會計改革的核心,是由原來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制度體系,變革為“雙基礎”“雙分錄”“雙報告”的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相互分離又互相銜接的會計制度體系。
3、收付實現制在會計信息可比性方面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由于企業會計財務核算采用的是權責發生制,而政府會計核算則以收付實現制為計量基礎,這影響了企業和政府部門之間財務信息的可比性。
4、一)變革管理重心內容 政府會計在全球崛起上具有一定價值意義,從根源上分析就是民主和市場經濟的受托責任的基本需求發生改變,政府需要確保財政預算的合理執行,為政府發展提供充足資金保證。
5、會計委派制是指政府會計主管部門或其他經濟主體以財產所有者身份委派會計人員代表其監督資金使用或企業資產經營和財務會計情況的一種制度。
政府會計制度核算原則
預算會計核算政府會計主體的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結余,會計記賬遵循“預算收入- 預算支出 = 預算結余”的會計等式。“雙基礎”即政府會計主體的財務會計核算實行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核算實行收付實現制。
真實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地反映經濟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
但是,根據相關起草原則,財務會計中對于財政撥款收入按照收付實現制核算;預算會計中對于質量保證金、專用基金的核算也部分采用了權責發生制基礎。
一)可靠性原則 可靠性原則是對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會計工作提供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提供會計信息應該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
政府會計改革的內容是
1、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政府會計改革的順利進行,有賴于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要積極推動《會計法》、《預算法》的修訂,使編制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工作于法有據。二是制定統一的政府會計準則。
2、政府的四項改革任務是相輔相成的。建立健全政府會計核算體系是前提和基礎,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體系是關鍵,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和公開機制是保障,加強政府財務報告分析應用是目的。
3、布置了新時期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主要任務,具體包括:建立健全政府會計核算體系 、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體系、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和公開機制、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分析應用體系。這四項改革任務相輔相成。故選ABCD。
4、政府會計改革的核心,是由原來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制度體系,變革為“雙基礎”“雙分錄”“雙報告”的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相互分離又互相銜接的會計制度體系。
5、二)加快推進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革。 建立政府會計準則制度體系。
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預算會計核算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真實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及時性原則、重要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歷史成本原則、配比原則、專款專用原則。
一致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清晰性和重要性原則;收付實現制原則;專款專用原則。
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真實性原則。總預算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產生的經濟業務為根據,照實反應財政收支履行情況和結果。適應性原則。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