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會計可以做審計嗎?
1、一般提供財務報表、會計科目附注及營業執照這些是最主要的,然后其他報表根據審計單位要求提供就可以,因為會審查企業內部控制流程,所以資料會不一樣,但是也不會很麻煩。
2、可以,就是前期做審計助理的工資會很低,要做好一年拿低工資的準備,不過,自己可以趁著年輕,考考注會。
3、有難度,但難度不是很大。審計和財務會計是兩個不同的職業,但兩者是相通的,相似點也很多。審計和財務都要具體基礎的財務知識,都注重工作流程,講程序、講證據,同時又要求具備一定的主觀判斷能力。
會計新人什么都不懂怎么辦,學校只學了會計分錄,實操完全沒有,實際操作...
1、在工作之余多看看有關財務方面的書籍,假如有會計培訓班就報名參加下,這樣邊學邊干,進步也快 對于你接手辦理業務的票據千萬要保存好,那都是重要的憑據,說白了,都屬于人民幣的范疇。
2、首先退而求其次,先去應聘出納,相對來說出納的工作比較簡單一點,你積累一些工作經驗,同時你可以看看會計是怎么工作的,可以開口學習,也可以偷偷學習,這樣對具體的會計工作就有了一定的認識了。
3、首先背熟。不理解也要背下來,然后逐一琢磨,理解。背熟會計科目核算內容,參照有關分錄,盡量多思考為什么這樣做。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多參加審計、查帳之類的工作,向別人學習經驗。
現在大一學會計一點都不懂,不知道該怎么學,想退學了?
不要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就可以選擇放棄,而且如果自己真的想要學習的話,就應該投入更多的心血,而并非是在這個時候操心自己什么都不懂。
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你不用功;二是與你的性格不合。如果是第一個原因,你平時多下些功夫就行;如果是第二個原因,你就要考慮到底是否適合這個專業了。
經濟學、會計學等學科,在高中時期學生基本沒有什么接觸。有也是淺嘗輒止的。所以,人剛剛開始接受新鮮事物總有一個過程。不要太著急。經濟學有自己的邏輯,這個需要慢慢培養。本科畢業前能培養出,就算成功了。
但現在想學。請問我應該從那學起 不知道你是不是會計專業的,如果是就看看書,復習一下大學時候學到的東西。
不懂的會計概念
資產負債表是時點報表,表中各項目的金額都是對應項目在某一特定時點(資產負債表日)的余額。而利潤表屬于時期報表,表中各項目的金額是對應項目在特定時期內(報告期)的累計發生額。
會計有兩層概念,一是指會計工作,二是指會計工作人員。
亦即,每月零星盤算為“計”,一年總盤算為“會”,兩者合在一起即成“會計”。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