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4號——社會責任的環境保護
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的規定,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建立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制度,認真落實節能減排責任,積極開發和使用節能產品,發展循環經濟,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
企業至少應當關注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下列風險:(一)安全生產措施不到位,責任不落實,可能導致企業發生安全事故。(二)產品質量低劣,侵害消費者利益,可能導致企業巨額賠償、形象受損,甚至破產。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方面需關注的主要風險有:(1)安全生產措施不到位,責任不落實,可能導致企業發生安全事故。(2)產品質量低劣,侵害消費者利益,可能導致企業巨額賠償、形象受損,甚至破產。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4號認為社會責任應包括()等方面。
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是否有效
對的。《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是企業建立內部控制的準則。企業會計制度是是內部控制的一部分,所以《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是企業設計會計制度應參考的重要文件之一是正確的。
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是由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內部控制配套指引構成,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則由評價指引應用指引和審計指引構成顯然說“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中占居主體地位”是不對的。
可以參考上市公司內控規范體系建設《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內部控制有效與否,直接關系到一個企業的興衰成敗。
EPC工程模式在我國的應用時間還不長,由于其占用資產占工程總價值的比率較高,可以說,資產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關系到EPC工程的成敗。
一般說來,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能有效預防錯誤和舞弊的發生。即使發生了,也容易及時發覺和糾正。
上司對執行過程的跟進、指導、示范、檢查、控制,也是使執行到位的必要工作。企業一般員工的素質、組織道德、知識、能力、經驗等因素均會影響其對內部控制的認知和內化程度,從而影響到內部控制的有效執行與否。 企業文化。
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是哪一天頒布的
1、年4月15日由 財政部 證監會 審計署 銀監會 保監會 共同發布。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
2、《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財會〔2008〕7號)2008年7月頒布,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勵非上市的大中型企業執行實施。
3、年4月26日,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國資委、銀監會、保監會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三部分:《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
4、第十二條 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監事會對董事會建立與實施內部控制進行監督。經理層負責組織領導企業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企業應當成立專門機構或者指定適當的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內部控制的建立實施及日常工作。
5、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構成 2010年4月26日,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在北京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配套指引》。
6、年6月28日,基本規范正式發布。 施行時間見:《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財會[2008]7號文件:第七章 附 則第四十八條 本規范由財政部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解釋。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