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會計》,存貨題目
該批材料的實際成本為40 000元,進項稅額為6 800元。應收保險公司賠款21 000元。不考慮其他因素,該批原材料盤虧導致的凈損失為( )元。
ACD 【解析】選項B,工程物資屬非流動資產,不屬于存貨的核算范圍。注冊會計師《審計》模擬練習題:審計工作底稿(128)多選題 通常,審計工作底稿需要注明索引號及順序編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單項選擇題 甲公司所持有的A原材料是專門用于生產A產品的。2×13年末A材料庫存100萬件,成本為3 500萬元,以該批材料可以生產A產品100萬件,預計繼續加工需要成本為1 200萬元。
CPA《會計》總結:單項資產減值的確認與計量
1、適用于《資產減值》準則的幾項資產,其減值準備一經計提不得轉回,其他的資產計提的減值準備可以轉回。
2、(1 )單項資產減值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當資產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時,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3、分配順序如下:A.首先抵減分攤至資產組中商譽的賬面價值;B.然后根據資產組中除商譽之外的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減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
4、可收回金額的計量結果表明,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
5、認定資產組以后,就是比較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和可收回金額,當賬面價值大于可收回金額時,要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同樣要注意當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大于賬面價值的時候,已經計提的減值是不能夠轉回的。
注會考試專講:資產組減值的會計處理
(二)資產組減值的會計處理 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總部資產和商譽分攤至某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該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應當包括相關總部資產和商譽的分攤額),應當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
(1)總部資產中部分可以合理分攤到資產組:關鍵問題是分攤比例的確認和減值的確認,重點需要注意減值的分攤,按照賬面價值為基礎確定分攤比例。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處置時沖銷這個科目:借:固定資產清理。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貸:固定資產。
首先,抵減分攤至資產組中商譽的賬面價值;然后,根據資產組中除商譽之外的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減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
第三節 包含總部資產的資產組減值 [例題考點提示] 資產組減值的認定和會計處理。 [經典例題] 大海公司擁有X,Y及Z三個資產組。在2008年末,這三個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分別為100萬元,160萬元和200萬元。沒有商譽。
請大家幫忙.關于注會會計方面存貨跌價準備
關于存貨跌價準備會計分錄 當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時,企業應當按照存貨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的差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科目,貸記“存貨跌價準備”科目。
存貨跌價準備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如由于存貨遭受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貨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應按單個存貨項目的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差額提取,并計入存貨跌價損失。
存貨跌價準備屬于資產類賬戶的備抵科目,借方是減少,貸方是增加,計入資產負債表。資產減值損失是指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經過對資產的測試,判斷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而計提資產減值損失準備所確認的相應損失。
存貨跌價準備=庫存數量*(單位成本價-不含稅的市場價)計算結果如為正數,說明存貨可變現價值低于成本價,存在損失,就按此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如為負數,就不需計提。
在注冊會計師考試里,存貨跌價準備的知識點也是常考的,一般是出現在選擇題里比較多,出現在綜合題的可能性不太大,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期末存貨的計量也就是存貨跌價準備的知識點,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注冊會計師《會計》知識點:期末存貨的計量
1、(一)期末存貨的計量在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該按照成本和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的,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并計入當期損益。
2、(一)材料存貨期末計量應當以所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與成本的比較為基礎加以確定。
3、.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庫的存貨先發出”,并根據這種假定的成本流轉次序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2.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應掌握平均單位成本。
4、第一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會計要素計量屬性及其應用。第二章:存貨(初始計量、期末計量、盤虧或毀損);發出存貨的計量。第三章:固定資產(初始計量、折舊、后續支出、處置、盤虧與盤盈)。
5、【知識點】期末存貨的計量 【答案】ABD。
注冊會計師對存貨計價進行檢查時通常采用什么的方法
注冊會計師對存貨計價進行檢查時通常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注會存貨計價方法主要有四種,具體如下:先進先出法,指假設先購進的貨物先發出,以此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結轉本期損益法 按照這種方法,在會計期末將所有差異轉入利潤賬戶,或者先將差異轉入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再隨同已銷產品的標準成本一起轉至利潤賬戶。在成本差異數額不大時采用此種方法為宜。
按照企業規定的存貨發出計價方法進行測試,例如,企業采用全月加權平均法。測試時,計算存貨的當前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期初余額+本期采購)/(期初數量+本期入庫數量),并與實際發出的平均單位成本進行比較,即存貨計價測試。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