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17號——持續經營
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的內容包括:一般原則與責任;風險評估以及風險的應對;審計證據;利用其他主體的工作;審計結論與報告;特殊領域。
我國的獨立審計準則17號《持續經營》就要求“注冊會計師應當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合理運用專業判斷,充分考慮在可預見的將來持續經營假設不再合理的可能性。
因此,審計準則只規定存在持續經營能力問題或其他重大不確定事項時,注冊會計師才應當或應當考慮增加事項段。《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17號——持續經營》中對持續經營問題作了詳細規定,不再贅述。
每一具體會計準則一般包括引言(準則范圍)、定義(某準則涉及的概念)、一般確認原則、一般計量方法、一般報告原則、一般提示事項、附則(解釋權和生效日期)七個部分。
(2014年真題)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作出的評估。下...
1、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管理層作出的評估是否已考慮所有相關信息,其中包括注冊會計師實施審計程序獲取的信息,所以選項 B不正確。
2、在某些情況下,管理層缺乏詳細分析以支持其評估,可能不妨礙注冊會計師確定管理層運用持續經營假設是否適合具體情況。例如,如果被審計單位具有盈利經營的記錄并很容易獲得財務支持,管理層可能不需要進行詳細分析就能作出評估。
3、在其他情況下,注冊會計師評價管理層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所作的評估,可能包括評價管理層作出評估時遵循的程序、評估依據的假設、管理層的未來應對計劃以及管理層的計劃在當前情況下是否可行。
4、注冊會計師應當詢問管理層是否知悉超出評估期間的、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
5、【答案】:C 選項C,管理層評估持續經營能力涵蓋的期間短于自財務報表日起的12個月的,注冊會計師應當提請管理層將其至少延長至自財務報表日起的12個月。
6、管理層的評估所遵循的程序包括對可能導致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的識別、對相關事項或情況結果的預測、對擬采取改善措施的考慮和計劃以及最終的評估結論。
下列有關注冊會計師對持續經營假設的考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答案】:A、B、C、D 參考《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24號——持續經營》第10條。
【答案】:B、C 選項AD,在審計報告中增加以“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為標題的單獨部分進行說明,而不是增加強調事項段或其他事項段。參考《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24號—持續經營》第21條。
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是否存在可能導致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并確定管理層是否已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作出初步評估。
【答案】:A,B 注冊會計師沒有能力對甲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做出預測和保證,因此選項A、B是恰當的。
注冊會計師就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得出結論的責任仍然存在;選項C,如果影響持續經營的跡象達到重大時,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采取進一步措施。
下列有關注冊會計師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審計責任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下列關于注冊會計師針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的風險評估程序和相關...
注冊會計師對行業狀況、法律環境與監管環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了解的范圍和程度會因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規模以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對從事計算機硬件制造的被審計單位,注冊會計師可能更關心( )。
(1)審核關聯交易。關注期后事項和或有損失,評估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2)向委托人提出調整會計報表的建議。在審計報告編制之前,注冊會計師會向被審計單位介紹審計情況。
【答案】:A、B、C、D 參考《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324號——持續經營》第10條。
下列關于注冊會計師考慮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假設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1、【答案】:C 由于持續經營假設是編制財務報表的基本原則,即使其他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沒有對此作出明確規定,管理層也需要在編制財務報表時評估持續經營能力。
2、【答案】:B 選項 B錯誤,在執行財務報表審計業務時,即使編制財務報表時采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沒有明確要求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作出專門評估,注冊會計師 也有責任 對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得出結論。
3、【答案】:B 即使編制財務報表時采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沒有明確要求管理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作出專門評估,注冊會計師仍有責任就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得出結論。
4、【答案】:B 即使編制財務報表時采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沒有明確要求管理層對持續經營能力作出專門評估,注冊會計師的這種責任仍然存在,所以選項 B錯誤。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