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機WS-19
WS-19是為殲-35艦載機量身打造的發動機,目前尚未裝備到該型號上。 WS-19未來的作用至關重要,盡管尚未成為殲-35的標配,但它的使命備受期待。 黃總師曾經透露了兩個中等推力型號發動機的計劃,其中渦扇21(FWS-21)是重要一環。
在殲-20上實現了WS-15發動機的完美融合并成功試飛,而WS-19則是殲-35艦載機的翹首期盼。目前,WS-19還未有幸成為殲-35的翅膀,但它的未來使命顯得尤為重要。黃總師曾經透露了兩個中等推力型號的精彩篇章,渦扇21(FWS-21)便是其中之一。
WS-19 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正在開發中,為沉陽 J-35 提供動力,沉陽 J-35 是一種下一代戰斗機,旨在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新型航空母艦上運行。WS-20 是一款高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運營的西安運 20 運輸機提供動力。
渦扇19黃山發動機研發時間
渦扇19黃山發動機研制始于80年代于90年代中期一度中斷,后于2008年重新啟動驗證機研制,應用了很多最新的材料和技術,并具備推力矢量噴口。2011年進行高空臺試驗成功后轉入原型機研制階段,并獲得WS19型號名稱。
渦扇19黃山發動機的研發始于20世紀80年代,但在90年代中期遭遇了中斷。 經過了一段暫停后,該項目于2008年得以重啟,驗證機的研制工作重新展開。 在研發過程中,渦扇19應用了眾多尖端材料和技術,并配備了推力矢量噴口。
WS-15的優先級不可動搖,渦扇19的出現還需時間,這可能意味著殲35的早期服役將更多依賴現有技術。WS-21作為可能的未來之星,其性能將直接決定早期殲35的戰斗力水平。總的來說,雖然人們對殲35裝備渦扇-19充滿期待,但現實的進度和資源分配意味著WS-19的亮相可能還需時間。
比較新的東西,還是關于6代機發動機進度的。這算國內第一次公開提到6代機發動機進度了。處于“選材階段”這個說法比較模糊,但能跟WS-19(渦扇19)一起說,說明其進度還可以。美方一直期望盡快研制出六代機,并批量裝備,以重新實現對中方的“代差”優勢。目前看,中方的追趕還是比較快的,美方的計劃有可能要落空。
所以主要講渦扇10系列八十年代初期,中國航空研究院606所(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沈陽發動機設計研究所)因七十年代上馬的殲殲十強大型運輸機等項目的紛紛下馬,與之配套的研發長達二十年的渦扇六系列發動機也因無裝配對象被迫下馬,令人扼腕,而此時中國在航空動力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拉到二十年之上。
ws19發動機壽命
1、小時。根據查詢發動機可知,ws19發動機壽命是3500小時。航空發動機一直都困擾著國家空軍的發展,然而據相關媒體透漏,我國WS-19發動機已經取得重大突破, WS19是中國相關單位研制國產第四代渦扇中推發動機。
2、在前一段WS-19總師黃維娜的報告中,在談到WS-19時,說的是“5年以來工程驗證機”的研發情況,稱需求滿足率已超過90%。這種說法,其實大概預示了WS-19目前的研發進度。而張勇這次稱WS-19還處于選材階段,算是從另一個角度佐證了黃維娜的說法。 如此一來,殲35恐怕也要重走一遍殲20的發動機之路了。
3、WS-19渦扇發動機是一款中等推力的渦扇發動機,主要為中國軍用飛機提供動力。關于其具體的參數,由于公開信息有限,我無法提供詳細且最新的技術數據,如推力、耗油量、推重比等。通常,這類信息由制造商或官方渠道發布,且可能涉及軍事機密,因此公開的資料往往較為有限。
4、2011年,渦扇19在高空臺完成了試驗,成功之后便進入了原型機的研制階段,并獲得了型號名稱WS19。 渦扇19是一款采用新型矢量設計的渦扇發動機,其長度大約為15米。 這款發動機的推重比達到了約9級,而其常規推力可以達到10噸。 在加力模式下,渦扇19的最大推力預計將超過11噸。
5、從國際發動機的情況來看,基本分成三大部分,即小推力發動機,推力一般在3000公斤以下;中推力發動機,推力一般在6000-9000公斤;大推力發動機,推力一般在11000公斤-15000公斤。WS-11肯定是小推力級發動機,“昆侖”則屬于中推力發動機,而渦扇10無疑是大推力級發動機。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