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的其他收益明細科目有哪些
其他收益是《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新規定的會計科目,它屬于損益類科目。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其他收益反映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但不在營業收入項目核算的經濟利益流入,包括:部分政府補助:個稅扣繳手續費。
其他收益包括投資收益、利息收入,捐贈收入,固定資產租賃收入、收取的違約金等各種雜項收入。
“其他收益”是本次修訂新增的一個損益類會計科目,應當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在該項目中反映。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 企業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所獲得的收益屬于其他收益,例如出售股權、股票等。個別商業活動 企業在非常規經營活動中獲得的其他收益,例如出售廢舊物資、租賃閑置設備等。
其他綜合收益包括哪些科目如下:所有者權益類科目。其他綜合收益,是指企業根據其他會計準則灶帆規定未在當期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和損失。
其他收益通常屬于會計科目。定義和范圍:其他收益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產生的與主營業務無直接關聯的收入,例如非經常性的銷售回籠資金、政府補助、非經常性投資收益等。
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16號全文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除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之外的政府補助。 第四條下列各項適用其他相關會計準則: (一)債務豁免,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第12 號——債務重組》。
按照最新會計準則的解釋,收到的政府補貼收入,應計入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這個項目。《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第三條“政府補助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是的。按照會計規定,遞延收益,應該在發生支出計入相關收益的同時,確認遞延收益,這樣對所得稅的影響是0。
新政府補助準則下新設的會計科目。2017年5月10日,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
稅收返還的會計與稅務處理有哪些新的準則?
1、《新企業會計準則——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取消了“補貼收入”科目,規定“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企業發生的各項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非貨幣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政府補助、盤盈利得、捐贈利得等。
2、按其規定,如果所涉及稅款已經繳納,按稅務局的通知要予以返還,或者即征即退的,應該按政府補助準則規定作為政府補助收入處理,即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等,貸記“營業外收入”。
3、稅收返還的具體會計處理 增值稅 按照《規定》、《通知》的要求,企業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還的增值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補貼收入”科目。
4、個稅手續費返還的條件 需滿足以下條件,企業才能獲得個稅手續費返還:符合稅法關于代扣代繳、代收代繳和委托代征的法律規定范圍。財務制度健全、便于稅收控管和方便納稅,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有專門辦稅人員。
5、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個稅手續費返還的賬務處理:收到返還手續費時:借:銀行存款,貸:其他收益,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應用指南??
《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應用指南將稅收返還作為政府補助的四種形式之一,稅收返還是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采取先征后返(退)、即征即退等辦法向企業返還的稅款,屬于以稅收優惠形式給予的一種政府補助。
《企業會計準則第16 號——政府補助》應用指南政府補助的主要形式:財政撥款、財政息、稅收返還、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收到政府補助時現金流量表的填列。
《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應用指南》相關規定如下:企業選擇總額法對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進行會計處理的,應增設“6117 其他收益”科目進行核算。
《企業會計準則第16 號政府補助》明確,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 《企業會計準則第16 號政府補助》應用指南指出,政府補助是無償的、有條件的。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