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料憑證匯總表分錄
生產成本——B產品 生產成本——C產品 貸:原材料 原材料可分為: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修理用備件、包裝材料、燃料。原材料按其存放地點可分三類:在途物資,庫存材料,委托加工物資。
借:制造費用-機物料消耗 1000 借:管理費用--其他支出 10000 貸:原材料--A材料 31000 貸:原材料- B材料 30000 材料發出匯總表也叫發料匯總表或發料憑證匯總表。
×19年12月31日根據發料憑證匯總表,總計發出甲材料800千克,共計成本80 000元,其中基本生產車間領用甲材料600千克,計60 000元,車間管理部門領用甲材料100千克,計10 000元,對外銷售100千克,計10 000元。
第一步應根據此單按領料的用途編制發料憑證匯總表,分別計算生產產品(又分為普通和電動)、輔助車間(又分為加工車間和機修車間)、銷售部門、管理部門領用各項材料的計劃成本。第二步,根據發料憑證匯總表編制會計分錄。
從你所列判斷,A\B產品應該是你單位生產產品所用的材料,C\D是你單位車間所用的消耗料。
根據發料憑證匯總表,本月生產產品領用A材料3萬元,B材料2萬元,車間一般...
1、生產產品領用原材料,若是把原材料直接投入生產,則計入生產成本;若是間接的車間領用或者管理部門領用,則是分別計入制造費用和管理費用。
2、貸:生產成本 600 (7)30日,根據“發料憑證匯總表”的記錄,4月份基本生產車間為生產產品領用A材料6 000公斤,車間管理部門領用A材料1 000公斤,企業管理部門領用A材料1 000公斤。
3、用銀行存款支付車間設備維修費2100元。借:制造費用 2100 貸:累計折舊 2100 14。計算本月制造費用,并將其結轉分配到A,B產品的生產成本中,按工資比例分配(保留2位小數)。
4、【例18】甲公司根據“發料憑證匯總表”的記錄,1月份基本生產車間產品領用K材料500 000元,輔助生產車間領用K材料40000元,車間管理部門領用K材料5000元,企業行政管理部門領用K材料4000元,計549000元。
...從供應商處購買材料,再把材料外發加工成產成品怎么做會計分錄?
1、外發加工時會計分錄:借:生產成本-委外加工費 應交稅費 貸:應付賬款/現金/銀行存款 外發加工包括包工包料/包工不包料兩種形式。
2、也就是說庫存商品(產成品)成本=原材料+工人工資+制造費用(折舊等)未完工的在產品成本,即“生產成本”賬戶余額就是半成品成本。
3、還有部分的會計科目是不一樣的,像商業會計里就沒有產成品、輔助生產、半成品、生產成本等這些科目。
4、其中,“原材料”科目主要用于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修理用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的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
5、企業購入的原材料是生產產品的基本原料,生產部門可按業務需要做成半成品、產成品。
6、工業會計原材料到產成品入庫,建議用生產車間各加工工序反映存貨狀態。
編制甲公司發出原材料的會計分錄?
發出甲材料的會計分錄,分析如下:甲材料,即然是材料,則購進時應該用原材料科目歸集,所以發出甲材料貸記的一定是歸集核算甲材料的科目,這個科目只能是原材料科目,不可能是庫存商品科目。
借:原材料--甲材料10000*600/25000=240 --乙材料 15000*600/25000=360 貸:銀行存款600 (3)、上述甲、乙材料均已驗收入庫,按其實際成本入賬。
生產車間領用甲材料90,000元(投入)用于生產A產品。會計分錄為:借:生產成本——A產品(直接材料) 90 000 貸:原材料——甲材料 90 000 說明 “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庫存各種材料的收發與結存情況。
倉庫發出材料40000,用于生產A產品 21900元,B產品18100元 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A產品 21 900 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B產品 18 100 貸:原材料 40 000 倉庫發出輔助材料2000元,供車間使用。
編制發料及結轉材料差異會計分錄。
結轉材料成本差異會計分錄寫法如下:采購驗收入庫前:借:材料采購、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驗收入庫時,借:原材料(計劃成本);貸:材料采購(實際成本)、材料成本差異(或借方)。
實際成本為1210000元;本月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為2800000元,實際成本為2710000元。
計劃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如果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則屬于超支差異,反之屬于節約差異。
“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借方登記超支差異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節約差異,貸方登記節約差異及發出材料應負擔的超支差異。
科目中核算:借:原材料(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異)貸:材料采購(實際成本)(或)材料成本差異(節約差異)。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