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了嗎?
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相同點 中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趨同:中國新會計準則在會計原則和實質內容上保持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一致,但不是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直接采用”。
我國會計準則發展到今天,近二十年的國際趨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1993-2000年,為形式趨同階段。第二個階段2001 年實施的《企業會計制度》參照國際會計準則有了新的調整,并進入了實際趨同的階段。
在全球化經濟背景下,中國經濟也日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已是大勢所趨。這不僅對世界經濟的繁榮與穩定有利,對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也十分有利。
最后,在我國現在的會計準則中,依然是以原有的會計準則為主,逐漸實現國際化;我國會計體系的一大特點是現行的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行,最后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漸進式趨同。
會計準則趨同的原因
1、會計準則趨同的原因有:(1).受國內外各方面的壓力,FASB充分意識到與IASB協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IASB的影響日益擴大,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均認同IASB是建立全球通用會計語言的適當機構。
2、在全球化經濟背景下,中國經濟也日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已是大勢所趨。這不僅對世界經濟的繁榮與穩定有利,對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也十分有利。
3、制定主體不同;構成模式不同;會計信息質量認定范圍不同;會計計量的屬性不同;對政府會計的處理方法不同;對會計實務處理形式的不同。
4、在會計準則趨同的情況下,擁有專業資格的財會人員的職業發展將不受地域限制。專業人員的流動總歸是件好事。那么,趨同的進展如何呢?令人鼓舞的是已取得良好的進展。一些引起數據差異的主導因素已經被刪除或減少。
5、贊成!目前我國已經全方位介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制定工作 理由:趨同是進步,是方向。趨同是協調的進一步深化,體現了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要求。
為什么我國的會計準則要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
年4月,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的成功改組,在全世界范圍內制定通用的統一會計準則成為了現實。隨著IASB宣告制定具有“全球會計準則”意義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各國會計準則紛紛向IFRS趨同。
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趨同是因為我們落后。
會計準則趨同的原因:在全球化經濟背景下,中國經濟也日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已是大勢所趨。這不僅對世界經濟的繁榮與穩定有利,對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也十分有利。
且許多國家及國際組織對國際會計準則的認可程度不斷提高,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趨同可以減少融資成本,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外國資本流進來降低門檻。在此大環境下,我國的新會計準則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中國那幾年會計準則和國際趨同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在
您好, 可以將我國會計準則制度變遷歷程分為國際會計慣例引入學習、國際會計準則學習借鑒、會計制度統一完善、國際會計準則全面趨同四個階段。
會計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古代會計,第二階段近代會計,第三階段現代會計。
協調階段,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尚有一定的距離。
會計準則的三個層次是:基本準則,發布于2006年2月15日,屬于部門規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年代中期迄今三個階段,精致證偽主義思想的引入。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