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逐步實現中國會計國際化的建議
1、關注會計國際化的發展和動向,提高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水平 隨著我們國家市場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同時也隨著會計環境的改變,我們要加大完善建立會計準則的體系,爭取與國際會計準則一樣。
2、在加速會計國際化進程中,還應充分考慮中國的國情和特色,由于各國的政治體制、經濟體制、法律環境、文化環境等有所不同,導致會計原則和方法的適用性也有所不同。
3、我國會計國際化的目的主要是增進我國會計信息的國際可比性、可解性。制定一套符合國際會計慣例的會計準則無疑為實現該目的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否一定能實現該目的還要看會計實務的狀況。
會計和財務管理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作用
會計的屬性使得會計具有國際化的動力和源泉,世界經濟一體化引起會計依賴的社會環境超出國界甚至擴展到全球范圍,引起了會計國際化的客觀要求。
在經濟全球化和全球標準化的時代,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不斷發展。會計和財務管理越來越重要,它的存在貫穿于經濟發展始末的全過程。目前學術界持有“財會合一”、“大會計”、“大財務”和“財會并列”等觀點。
財務管理對企業的作用:企業利潤最大化。通過財務管理,有效控制企業的成本,使成本在一定范圍內得到有效控制,然后提高企業的收入,從而達到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資本可持續有效增值。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發展步伐的加快,會計作為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在反映和報告國際經濟活動,促進經濟全球化發展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會計國際化也成為中國會計發展的方向。
財務管理專業作用是: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會計工作作為重要的經濟管理手段,是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以及政府部門進行經營管理、評價財務狀況、做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對維護經濟秩序、規范社會經濟生活、提高經濟效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會計國際化的意義
1、會計國際化的含義 探討會計國際化的涵義,首先應考察和明確“國際化”的涵義。國際化是指由于國際交往的發展,客觀上要求各國在處理有關事務上,通過相互溝通、相互協調,從而達到采用國際規范和統一通行做法的行為。
2、⑤深化改革會計,培養國際會計人才。在會計教育過程中,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國際性教育,如開設西方會計、國際會計、國際貿易、國際、國際稅收、經貿外語、會計電算化等課程,提高會計人員處理國際會計業務的水平。
3、在國際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會計的國際化包括兩個層面:一方面是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另一方面則是國內會計服務業市場的開放。
我國會計全球趨同的發展方向和改革方向
會計行業將迎來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隨著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發展,會計師事務所將不斷引入新技術,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會計行業將迎來全球化的競爭。
隨著現代信息科學的興起,電子技術的廣泛運用、新興產業不斷涌出,資本市場的高速發展及世界經濟朝一體化方向邁進等,會計正在孕育著一場深刻的變革。
國際趨同是我國會計準則發展的方向: 但在發展過程中,我國會計準則在國際趨同化發展道路上應該結合實際取長補短,首先要完善自身會計準則的制定、實施、推行與發展。其次要吸取《國際會計準則》的相關優點,并不斷進行交流、借鑒。
并自2007年起逐步在上市公司和其他大中型企業得到持續平穩有效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響應GFSB倡議。順應各國會計國際趨同趨勢,明確我國趨同態度。深化我國會計改革,部署下一階段我國會計準則建設工作。
其實縱觀我國會計行業發展,大家并不難發現,我國會計行業發展一直是和國際會計慣例接軌的,這樣的會計改革更加的能夠幫助我國會計行業躋身國際行列,同時也能使我國會計人才往多元化方向發展。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