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所得稅資產轉回時會計處理的特點是什么?
遞延所得稅可以理解為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與暫時性差異相對應。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對應的是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通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和適用稅率進行計算。
通過上面的會計分錄,我們就可以明白遞延所得稅資產其實就是企業提前預付的錢。也就是說,企業的一些會計核算雖然已經實現,但是不符合稅法的規定,需要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處理。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為了滿足讓所得稅費用按照資產負債表法計入當期損益產生的一種核算處理。其本身意義在于讓當期所得稅費用更加實際的滿足資產負債表的披露。
通俗的講,就是會計上認定的繳稅金額與稅務局認定的金額不一致,而其中暫時性的(以后稅務局就認可了)就是遞延所得稅。
.由于暫時性差異的存在,導致企業每期的所得稅費用與應交所得稅額之間存在差異,該差異對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應根據差異的性質分別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遞延所得稅轉回是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已經不存在了,所以要將之前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沖減,就是轉回。
遞延所得稅費用會計如何處理?
遞延所得稅費用來源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當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發生時借方記入遞延所得稅資產,當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時借方記入遞延所得稅費用,貸方沖減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費用之間是轉化與被轉化的關系。
遞延所得稅會計分錄做法如下:遞延所得稅包括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是資產性質的科目,增加計入借方,減少計入貸方。遞延所得稅負債是負債性質的科目,增加計入貸方,減少計入借方。
企業根據所得稅準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大于本科目余額的,做如下會計分錄,借:遞延收益,貸: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如果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小于本科目余額的,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會計中遞延所得稅怎么轉回,及遞延所得稅的發生額怎么確定?
企業在計算確定當期所得稅(即當期應交所得稅)以及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的基礎上,應將兩者之和確認為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或收益),但不包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的所得稅影響。
發生差異時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差異朝相反方向變動時,則是轉回。如,2010年,各項減值準備計提數是1000萬元,則需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50萬元。
將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期末余額減去遞延所得稅期初余額,得到本期的遞延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為正數(增加),記入借方。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為負數(減去),記入貸方。
遞延所得稅會計分錄怎么做
遞延所得稅會計分錄做法如下:遞延所得稅包括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是資產性質的科目,增加計入借方,減少計入貸方。遞延所得稅負債是負債性質的科目,增加計入貸方,減少計入借方。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余額小于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r\n\r\n會計處理方面:主要可以和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商譽匹配使用。但絕大部分都與所得稅費用有關。
企業根據所得稅準則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大于本科目余額的,借記本科目,貸記“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小于本科目余額的,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余額小于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虧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怎么處理
1、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所得稅費用”。例如會計折舊小于稅法折舊,導致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計稅基礎,如果產品已經對外銷售了,就會影響利潤,所以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當期的所得稅費用。
2、需要確認前期的遞延資產。當虧損企業需要抵扣當期的虧損時,可以使用已經確認的遞延資產來抵扣部分虧損。
3、允許用以后年度所得彌補的可抵扣虧損以及可結轉以后年度的稅款抵減,比照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原則處理。確認由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應當以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用以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
4、所以會產生分錄: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虧損的本質原因,體現在利潤表上就是收入性質的金額大于成本費用性質的金額,由于虧損不用交稅,所以沒有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出現。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