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性、合法性是會計第一原則,面對現在會計作假的現狀,你怎么理解這...
真實性、合法性、準確性、完整性,這是一個問題的四個層面。一般可以從幾方面考慮:真實性——主要是業務是否真實、發票是否真實。發票真實好辦些,業務的真實性可以查看有無相關合同,有無相關人員或單位簽字(蓋章)。
清晰性原則是指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都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來龍去脈及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重要性原則指企業在全面核算的前提下,對于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并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
在實際工作中,被審計單位出于種種目的,有時會人為調節會計數據,從而影響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審計人員應予特別注意。
就一般來說,正常業務會計就憑證做帳沒問題的。但太多負責人要會計做假帳,或串通業務獲取假憑證交付會計做假帳,這里,會計法在強調會計人員的責任時,也適時保護了會計人員一把。如果你是單位負責人,守法吧。
合法性原則 企業必須以國家的法律法規為準繩,在合法范圍內,制訂本企業切實可行的財務內控制度體系,這是企業建立財務內控制度體系的基礎。
華信國際為什么要會計造假?
1、其實,不是全部年報造假都會被退市,實際財務指標達到終止上市標準的,才會被退市。
2、在安然,公司文化重視短期業績,公司管理層不重視內部控制制度,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對管理層采取不干預政策,缺乏對管理層有效的監督等等,所有這些導致了安然的財務造假,最終帶來了滅頂之災。
3、但是,IPO審核對于發行人合法合規運行要求較高,被股轉處罰都會成為關注的線索,特別是計入誠信檔案的違規處分,需要高度重視。
4、審檔人員以極強的責任感,本著對組織、對干部個人負責的態度,重點審核干部“三齡二歷一身份”、獎懲情況、家庭成員及重要社會關系等重要信息,以及檔案材料是否涂改造假、重要原始材料是否規范完整,是否存在以不實信息獲取利益等現象。
公司會計造假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1、法律分析:會計人員做假賬屬于違法犯罪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我國刑法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法律分析:做假賬一般是涉嫌逃稅罪,金額在二十多萬的屬于數額巨大,對直接責任人可以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處以罰金。
3、【1】責令改正;【2】監管談話;【3】出具警示函;【4】責令公開說明;【5】責令定期報告;【6】責令暫停或者終止并購重組活動;【7】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監管措施。
財務造假犯什么罪
會計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主觀:財務造假違反了會計法。財務造假直接侵犯了國家和有關方的利益,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是一種嚴重的違法、違紀行為。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為什么要防范會計造假
會計造假不僅會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導致宏觀調控和微觀決策的失誤,還會為經濟犯罪活動提供方便,滋生腐敗,甚至增加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失真的會計信息在不斷地困擾著會計實務界和理論界,解決會計造假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1.促進組織一切業務活動按其既定的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保證健康、有序地運作,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偏差并給予迅速糾正,防范經營風險和財務造假,避免潛在危機轉變為現實的損失。
就是會計核算反映的內容是真實的經濟業務事項,但不按有關會計法規、制度、準則正確核算,這是會計造假的常見和多發現象。
財政部:嚴打會計造假!會計造假的原因及影響
虛增利潤,粉飾報表,顯得業績好。2,逃稅漏稅,少報利潤。3,為了上市準備,美化報表,達到相關政策的上市要求。4,上市公司如果連續虧損,會影響證券市場上的融資和投資,掛ST標示;如果再虧,會被摘牌。
破壞市場游戲規則,加劇市場投機和市場波動,影響社會安定。會計造假最后所導致的結果是國家受損失,少數人中飽私囊。
一)造假的內在原因 單位負責人指導思想不正 有些單位負責人利用手中權力,為了個人私利或本企業利益,指使會計人員弄虛作假,搞“廠長成本、書記利潤”、“官出數字、數字出官”,設“賬外賬、小金庫”,大搞短期行為,使會計信息失真。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