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依然存在哪些差異
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在企業合并方甌也存在很多差異,包括對企業合并范圍的確定、合并商譽等,其中差異最大的是合并范圍的界定。
與國際會計的設置不一致 在我國新企業會計基本準則中,會計要素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反映財務狀況的要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在分類和內容上與世界各國基本一致。并采用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原則,強調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
新會計準則與舊會計準則的差異 【1】傾向于以原則為導向:與會計準則相比,新會計準則更傾向于以原則為導向,并提供一些實施指引,企業的財務人員需要進行更多的判斷。
國際會計準則中, 允許資產減值的轉回,但是我國的新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是不可以轉回的。所帶來的影響:這條新規定截斷了上市公司調增利潤的一大途徑。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對中國的規定表示理解,希望我們關注國際準則與美國準則的趨同進展,因為美國的資產減值準則對于部分非流動資產確認減值損失后也是不允許轉回的。
國際會計協調化和趨同化對中國會計準則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各國經濟聯系緊密,不同的會計準則帶來巨大的差異和風險,實現會計準則的趨同是必然的!對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不太符合中國經濟實際情況和監管環境的規定,中國會計準則采用了“暫不趨同”的做法。
且許多國家及國際組織對國際會計準則的認可程度不斷提高,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化趨同可以減少融資成本,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外國資本流進來降低門檻。在此大環境下,我國的新會計準則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有利于境外投資者了解境內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從而促進他們對境內上市公司進行投資。
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如果會計發展過分夸大了國際化的作用而忽視了本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環境背景,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趨同有何重要意義
1、在全球化經濟背景下,中國經濟也日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已是大勢所趨。這不僅對世界經濟的繁榮與穩定有利,對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也十分有利。
2、針對2023年5月及之后的考試窗口,中國內地將在以下城市開放機考考點:佛山、合肥、寧波、蘇州、南昌、福州。2023年5月考試窗口預計將于2022年8月開放報名。
3、中國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具體體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會計具體準則的趨同性。
阻礙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因素有哪些
1、政治環境因素及其對會計發展變化的影響 一國的政治環境包括政治體制、政治路線、政治思想和政治領導。
2、因為會計準則是會計規范的核心,一國的會計準則在結構、體系和規范的內容及方法上是否與國際會計準則慣例趨同,是影響會計國際需求的主要因素。 (2)會計管理體制慣例國際化。
3、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作為在17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37萬會員和學員的全球最大的國際專業會計師組織,支持實行全球統一的會計準則。
4、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因素 (一)國家因素 會計準則、制度的不完善 (1)會計計量基礎的影響。企業在對其經濟業務進行會計核算時,會計準則規定其核算基礎為權責發生制。
5、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成效不斷顯現。(2)2007年,中國內地與香港簽署了聯合聲明,實現了兩地會計準則的等效互認。
會計準則趨同的原因
會計準則趨同的原因有:(1).受國內外各方面的壓力,FASB充分意識到與IASB協調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IASB的影響日益擴大,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均認同IASB是建立全球通用會計語言的適當機構。
在全球化經濟背景下,中國經濟也日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已是大勢所趨。這不僅對世界經濟的繁榮與穩定有利,對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也十分有利。
· 在會計準則趨同的情況下,擁有專業資格的財會人員的職業發展將不受地域限制。專業人員的流動總歸是件好事。那么,趨同的進展如何呢?令人鼓舞的是已取得良好的進展。一些引起數據差異的主導因素已經被刪除或減少。
對會計實務處理形式的不同。國際會計慣例是指國際會計準則以及部分發達國家之間會計規范的總稱。國際會計慣例一般可以按其所適用的范圍、其包含的內容、其表現形式的類別以及其借鑒運用主體的利益傾向進行不同的分類。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