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受托責任理解會計?
1、可以這樣從受托責任理解會計如下:受托責任亦稱“會計責任”、“經營責任”。在財產或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相分離的條件下,經營管理者由于接受委托或命令經管和運用財產或生產資料而對所有者應承擔的責任。
2、受托責任觀中最看重的會計信息是經營成果和現金流。
3、受托責任觀認為,財務報告的目標就是向資源所有者(股東)如實反映資源的受托者(企業管理當局)對受托資源的管理和使用的情況,財務報告應主要反映企業歷史的客觀的信息,即強調信息的可靠性。
4、或者留存收益作為再投資)或者向債權人借入的資金所形成的,企業管理層有責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這些資產。因此,財務報告應當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以有助于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責任以及資源使用的有效性。
國外頂尖的會計學期刊有哪些
《會計評論》是一本會計學術期刊,主要是對會計理論方面的研究,屬于top A journal(國際頂級期刊)。
《會計評論》(The Accounting Review)有悠久的歷史——在全球24家核心會計學術刊物中,《會計評論》創刊最早,發表的學術論文最多;而且因為它對現代會計理論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會計專業可以看看《國際會計前沿》這本開源期刊上的文章。《國際會計前沿》是一本會計學領域最新進展的國際中文期刊,主要刊登有關會計學、工業會計學、農業會計學等領域的論文,反映國內外該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
網上學會計哪個網站好?
高頓教育:高頓網校是高頓教育旗下網絡教育品牌,主要提供國際注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管理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初級會計職稱、中級會計職稱、會計實操、證券從業資格、期貨從業資格、銀行從業資格等考試的培訓。
Coursera:Coursera是一家知名的在線學習平臺,與世界各大高校和教育機構合作,提供了廣泛的免費會計課程。它的課程內容涵蓋了會計基礎知識、財務報表分析、成本會計等方面。
財務交流學習網站:中國會計視野論壇 論壇網站。開設的有會計實務論壇、稅務實務論壇、審計實務論壇、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等行業話題。中國會計社區 論壇網站。
建議您選擇東奧會計,原因有以下兩點:師資師資力量是一家網校的精髓,好的老師才會為學員們保駕護航,而在這方面東奧具有一定的優勢。
不錯的會計學習網站有:中國會計視野、天天會計網、第一會計網。中國會計視野 網站面向千萬會計人所需提供信息、知識和交流平臺服務。通過PC端、移動手機端、紙媒、站外等多種方式全方面服務千萬會計人。
國內外會計學研究有哪些一流的刊物
1、《財會通訊》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是全國第一家會計專業綜合性刊物獲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十大財會名刊和湖北省優秀期刊稱號,讀者遍及海內外。
2、《會計之友》《會計之友》是財經類綜合性學術刊物,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一級期刊,中國商業會計學會會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涉及會計、財務、審計、稅務、評估、金融等方面的內容。
3、Accounting Review (SSCI檢索):美國會計學會(AAA)發行的會計學術期刊,為會計三大期刊之一,簡稱AR。2,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SCI):芝加哥大學發行的會計學術期刊,為會計三大期刊之一,簡稱JAR。
4、《財務與會計》《財務與會計》是一份面向企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實務的綜合性財會專業指導刊物。
5、《財務與會計》是財會專業月刊刊物。宣傳黨和國家有關財會工作的方針、政策,圍繞財政部的工作部署,研究財會工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交流財會工作經驗,普及財會知識。
6、會計研究是CSSCI來源期刊中唯一的會計類學術期刊,是學術界公認的會計學權威期刊。 《會計研究》內容涵蓋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公司治理、審計等多個領域,讀者群體主要是國內外具有較好理論基礎的會計研究人員 。
美國會計學會提出的審計定義是什么?
審計是指為了查明有關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的認定與所制定標準之間的一致程度,而客觀地收集和評估證據,并將結果傳遞給有利害關系的使用者的系統過程。
年美國會計學會的《基礎審計概念的說明》中對審計的定義是:審計是為了查明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的表現與所定標準之間的一致程序而客觀地收集和評價有關證據,并將其結果傳達給有利害關系使用者的有組織的過程。
獨立性是審計的本質特征,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審計的定義、本質和職能等方面去理解。首先,看一下審計定義。一般認為,審計是獨立檢查會計賬目,監督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的行為。
audit的意思是:審計 審計的定義: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其實踐活動歷史悠久,但人們對審計的定義卻眾說紛紜。公認具有代表性且被廣泛引用的是美國會計學會1972年在其頒布的《基本審計概念公告》中給出的審計定義。
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其實踐活動歷史悠久,但人們對審計的定義卻眾說紛紜。公認具有代表性且被廣泛引用的是美國會計學會1972年在其頒布的《基本審計概念公告》中給出的審計定義。
什么是決策有用觀?
決策有用觀,就是指會計是為企業各利害關系人進行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觀點。1953年斯多波斯(G.J.Staubus)率先提出了財務會計的目標是決策有用性的觀點。
‘決策有用觀’適用于資本可以趨利性流動、所有者(委托者)缺位和模糊的市場經濟環境。”(葛家澍,市場條件下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問題研究,1996)“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并不矛盾,而是互有交集、相輔相成的。
堅持決策有用觀有利于規范和發展資本市場,促進社會資本的流動性和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決策有用觀的缺點:(1)對“有用”的評價太主觀,可操作性低。
決策有用觀則認為,只要信息對使用者決策有用,就應該披露,不必過分強調可靠性。
第一,決策有用觀認為 會計目標就是為了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對他們決策有用的信息。 決策有用觀強調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決策有用觀強調相關性,較多采用公允價值等其他計量屬性(如股民通過報表選擇股票)。我國企業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本和現金流量等有關會計信息。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