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稅會計習題,幫幫我
1、張某承攬一項房屋裝飾工程,工程2個月完工,取得勞務費報酬15000元,張某應納個人所得稅( )元 答案:2400元 15000*(1-20%)*20%=2400 某大學教授在一次演講時,獲得一次性演講費3000元。
2、借:所得稅費用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300(1200*25%)遞延所得稅資產75(1500*25%-450,轉回數)遞延所得稅負債100(2000*25%-400)這幾個題沒有什么難度,樓主通過丁字賬就能把這其中關系理清楚。
3、大家看題目中“年末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為5000萬元,其計稅基礎為4700萬元”,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剛好比計稅基礎高出300。所以本題除了當期會計比稅法規定少計提折舊100萬元外,再無別的所得稅差異了。
4、計算2010年度當期應繳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12000000+600000+2000000-[5000000×150%-(5000000-3000000)]+1000000+300000=10400000(元)應納所得稅額=10400000×25%=2600000(元)(2)計算2010年度遞延所得稅。
5、營業外支出300萬元,其中包括違營罰款10萬元。此違營罰款10萬元,不能所得稅前列支,所以要調減本年10萬元。
所得稅會計補充習題
[解析]應納稅所得額=140+40=180(萬元);應納所得稅額:180×25%=45(萬元)。
第二種:2008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的借方余額=[(6 600-6 000)+100)]×25%=175(萬元)。從上面兩種計算方法看,第二種比較簡單,其實計算的道理很簡單。
遞延所得稅資產變動是因為事項(5)確認100×15%,事項(1)轉回以前確認的25萬元,本年確認40×15 遞延所得稅負債變動是因為事項(2)和事項(3)造成的。事項(2)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200×15%-15=15(萬元)。
對甲公司20×2年自行研發新技術發生的支出進行會計處理,計算20×2年12月31日所形成開發支出的計稅基礎,判斷是否確認遞延所得稅并說明理由。
會計分錄習題:計算本月應繳所得稅1700元。怎么做會計分錄?
1、借:所得稅費用,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實際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分錄為,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貸:銀行存款等。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是企業的收入總額減去成本、費用、損失以及準予扣除項目的金額。
2、企業計算應交所得稅時,會計分錄具體如下:借:所得稅費用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企業計算應交所得稅的方法為: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3、計提所得稅:借:所得稅費用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結轉:借:本年利潤貸:所得稅費用根據會計分錄涉及賬戶的多少,可以分為簡單分錄和復合分錄。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