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注冊:日本名企財務造假的背后
去逐筆評估據悉高達上百條總額高達3500億日元的負面遺產。此事不僅導致海外輿論一片嘩然,日本國內也噓聲一片。
此事不僅導致海外輿論一片嘩然,日本國內也噓聲一片。
年8月,東芝公司被曝連續7年造假,至少4大業務部門、3任社長參與其中,虛報利潤1562億日元(約92億元人民幣),是繼2011年奧林巴斯隱瞞17億美元損失以來,日本企業界的又一樁財務造假丑聞。
他要求各相關企業查明原因、防止再犯,以免日本制造喪失信譽。
近幾年有哪些典型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造假的案例?
1、案例一:綠大地股份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案例分析 引言 2010年3月,因綠大地涉嫌信息披露違規立案稽查,發現該公司存在涉嫌虛增資產、虛增利潤、虛增收入等多項違法違規行為。
2、銀廣夏公司全稱為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現證券簡稱為ST銀廣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銀廣夏公司,曾因其驕人的業績和誘人的前景而被稱為“中國第一藍籌股”。
3、天合化工遭沽空 2014年9月初,獨立分析機構“匿名分析(Anonymous Analytics)”發布研究報告,指控天合化工涉嫌上市欺詐。“匿名分析”稱,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股市欺詐行為之一。該機構建議“強烈沽售”,目標價為0元。
日本制造巨頭川崎重工造假38年,該企業將面臨怎樣的處罰?
1、據央視財經報導,6月7日在下午,日本制造業巨頭川崎重工舉辦了網上記者招待會并向外部承認,由旗下子公司生產制造的大樓中央中央空調制冷機組存有多種質量檢測造假個人行為。信息一出,引起日本輿論嘩然。
2、日本制造業巨頭川崎重工召開記者招待會,承認子公司一直在質量檢查上造假,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已被解雇了。川崎重工有關負責人表示,質檢造假事件暫時沒有影響到產品的安全性,相關產品也沒有涉及到中國市場。
3、川崎重工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質檢造假行為對產品安全性暫時沒有影響,相關產品也未涉及中國市場。川崎重工是日本多主業、競爭力強的百年重工龍頭。公司共計8個部門。
4、年,川崎重工違規將底盤削薄,導致了JR西日本新干線底盤斷裂……三 接連出現的丑聞,不僅讓涉事企業名譽受損,更讓“日本制造”神話不再。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造假法律責任
1、法律主觀:財務造假,是指沒有按照“會計準則”做賬。財務作假,投資者可走法律途徑向審計所索賠,具體法律責任為: 第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公司限期改正,并可以對單位并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2、相關部門一旦發現上市公司財務作假,即會對上市公司給與一定的處罰。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相關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也可能會被取消,并處一定罰金。
3、【1】責令改正;【2】監管談話;【3】出具警示函;【4】責令公開說明;【5】責令定期報告;【6】責令暫停或者終止并購重組活動;【7】依法可以采取的其他監管措施。
4、因此,在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現象屢禁不絕的情況下,不妨借鑒美國的做法,通過立法,讓高管對財務造假承擔法律責任。這樣,既可以確保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保護投資者利益,也能促使整個社會誠信度的提高。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