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負商譽進行會計處理
1、從實務上看,負商譽一般有兩種處理方法:(1)在記錄購進的可辨認凈資產時相應調低有關資產的公允價值,即按比例沖銷除長期有價證券以外的非流動資產價值,直至其價值為零。
2、對于負商譽的計量和處理,國內外目前還沒有一種能得到公認的方法,一般都是按照各國的會計準則處理。
3、將負商譽計入損益類科目是一種符合會計確認原則、提高財務報表可比性、反映經營成果的處理方式。通過將其記入營業外收入,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企業在合并過程中的收益情況,為投資者和利益相關方提供更準確的信息。
4、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負值,因為投資時如果按賬面價值確認,投資額小于被投資企業凈資產價值的計入資本公積;如果按公允價值確認,計入營業外收入。
合并報表編制抵消分錄時負商譽為什么沖減利潤呢
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負值,因為投資時如果按賬面價值確認,投資額小于被投資企業凈資產價值的計入資本公積;如果按公允價值確認,計入營業外收入。
假設合并報表也做相應轉回,則合并報表應收賬款大于購買日時的歷史成本(即購買日數額),違背應收賬款按歷史成本計量原則,合并報表不能反映這部分壞賬轉回,所以要沖掉。
因為第一年是根據第一年的每家的個別報表合并編制的。第二年還是根據每家的個別報表編制,因此需要把年初未實現的利潤再調整回存貨中。是不存在調減2次的。壞賬準備也是同意道理。
編制抵消分錄:為了實現存貨抵消,需要在合并報表編制過程中編制相應的抵消分錄。抵消分錄體現了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投資關系,并將子公司存貨的金額與母公司存貨的金額進行抵消。
在進行合并報表的過程中,會出現抵消分錄來消除母子公司之間的內部交易和互相擁有的資產或負債的影響。
抵消分錄中,“未分配利潤”科目的借、貸方金額必須相等,否則報表將不平。子公司被抵消的盈余公積不再恢復。合并完成后,母公司數和合并數中的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數相等。
形成負商譽為什么在盈余公積列示
通常情況下,不會出現負值,因為投資時如果按賬面價值確認,投資額小于被投資企業凈資產價值的計入資本公積;如果按公允價值確認,計入營業外收入。
負商譽可能是由于企業之前的投資決策失誤導致的。如果企業管理者沒有及時發現并糾正之前的錯誤決策,可能會導致企業出現負商譽。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繼續進行相似的投資決策,可能會導致損失進一步擴大。
與商譽相對,負商譽是購買企業投資成本低于被購并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形成負商譽的原因與形成商譽的原因正好相反。
三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計作“營業外收入”;四是直接將負商譽計入“資本公積”。新準則對我國企業合并產生的負商譽不予確認,而是作為當期損益處理,本文認為這不符合我國的會計準則與國際趨同的本意。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