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誠信缺失的應對措施主要有哪些?
1、只有建立健全一個包含內部稽核制度、內部牽制制度、內部審計監督制度等為主要內容的嚴密的,較為完整的企業內控系統,建立會計誠信問題才具備了必要的條件。
2、誠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 。 宣傳誠信會計精神,弘揚立信職業道德思想不僅對發展誠信會計事業,并對建設我國會計職業道德,完善我國會計誠信教育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3、治理會計誠信缺失應采取的對策 (一)樹立會計從業人員的正確盈利觀 企業要發展,不能僅局限于眼前和局部利益,要看到企業的長遠和整體利益。
4、會計誠信缺失的表現及危害 就目前而言,會計誠信缺失問題主要體現在會計工作中會計基礎不規范,會計操作的合法性難以確定;財務制度、審計監督制度不完善,存在混崗現象,這會對會計核算的客觀性、真實性造成了影響。
會計人員的誠信建設內容包括
1、會計人員誠信建設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強化會計職業道德約束。
2、注冊會計師審計誠信文化包括,客觀求是;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公正審計,廉潔守法;保密守時,收費合理;嚴謹執業,踏實進取等內容。
3、以誠信為本,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會計業是誠信行業,近年來發生的許多會計造假事件,使會計的公信力受到嚴峻的挑戰,對會計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不利的影響。
我國會計信用法律體系主要是什么
1、會計法規體系:會計法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法律,《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等。會計行政法規——國務院頒布的法規,《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總會計師條例》等。
2、我國會計法規體系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國家會計準則、國家報表編制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等。
3、我國的會計法規體系具體包括:(1)會計法律,即《會計法》。它是調整我國經濟生活中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會計法》是會計法律制度中層次最高的法律規范,是制定其他會計法規的依據,也是指導會計工作的最高準則。
會計誠信是指什么?
1、會計誠信的重要性及意義/p會計誠信是市場經濟秩序的客觀要求。
2、誠實守信要求會計人員在職業活動中講求信用,保守秘密,對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真實、完整的會計核算。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誠信尤為重要。
3、誠實守信就是忠誠老實,信守諾言。所謂誠實是指言行跟內心思想一致,不弄虛作假、不欺上瞞下,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所謂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諾,講信用,重信用,信守諾言,保守秘密。
4、會計人員的誠信建設內容包括:增強會計人員誠信意識;加強會計人員信用檔案建設;健全會計人員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具體內容:增強會計人員的誠信意識。
5、保密守信,不為利益所誘惑 在市場經濟中,秘密可以帶來經濟利益,而會計人員因職業特點經常接觸到單位和客戶的一些秘密。因而,會計人員應依法保守單位秘密,這也是誠實守信的具體體現。
會計信用治理的主要原則
會計是要人來做的,只有誠信的人,才能使會計誠信恢復;但沒有健全、完善的法規制度作保障,會計誠信也就成了空話。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強誠信教育,提高會計人員誠信意識 。
可靠性原則 可靠性原則是對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會計工作提供信息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提供會計信息應該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
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該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及時性要求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會計8個基本原則: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會計原則又稱“會計準則”。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不搞虛假 做老實人,要求會計人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說老實話,要求會計人員說話誠實,如實反映和披露單位經濟業務事項。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