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14修改)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規范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保證會計信息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準則。
為了適應我國企業和資本市場發展的實際需要,實現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經財政部部務會議決定,將《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四十二條第五項修改為:“(五)公允價值。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令第33號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與原準則對比,強調了財務報表列報對持續經營能力、終止經營的披露以及報表項目金額的重要性原則、并引入了綜合收益的概念。
針對14年和17年修訂的新會計準則有哪些?
1、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發文日期:2月17日)原準則三十一條,修訂后的準則五十四條,企業財務報表的合并范圍和合并程序都有較大變化。
2、年共修訂了五項會計準則,發布了兩項新準則及一個補充規定,內容包括財務報表列表、職工薪酬、長期股權投資、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公允價值計量、合營安排等。
3、修訂的5項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 新的財務報表列報準則共八章四十五條,包括總則、基本要求、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附注,以及銜接規定和附則。
2014年修訂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有哪些
年共修訂了五項會計準則,發布了兩項新準則及一個補充規定,內容包括財務報表列表、職工薪酬、長期股權投資、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公允價值計量、合營安排等。
第八條 企業會計應當以貨幣計量。第九條 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第十條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征確定會計要素。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
年新會計準則的修訂、發布與實施,促進了我國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與完善,也標志著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
會計準則有幾個
企業會計準則第41號——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2014年)企業會計準則第42號——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2017年)。
準則性質:規范性 每個企業有著變化多端的經濟業務,而不同行業的企業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而有了會計準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就有了一個共同遵循的標準。各行各業的會計工作可在同一標準的基礎上進行。
會計準則按其使用單位的經營性質分的話有兩個,分別為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的規則和指南。
我國2014年新頒布或新修訂的會計準則有哪些
1、年共修訂了五項會計準則,發布了兩項新準則及一個補充規定,內容包括財務報表列表、職工薪酬、長期股權投資、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公允價值計量、合營安排等。以下是具體解讀。
2、年共修訂了五項會計準則,發布了兩項新準則及一個補充規定,內容包括財務報表列表、職工薪酬、長期股權投資、在其他主體中權益的披露、公允價值計量、合營安排等。
3、年新會計準則的修訂、發布與實施,促進了我國資本市場的日益發展與完善,也標志著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
4、年新發布的或者修訂的會計準則中明確提到債務重組的有兩處。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講公允價值界定為什么
(二)活躍市場報價未能代表計量日的公允價值,如因發生影響公允價值計量的重大事件等導致活躍市場的報價未能代表計量日的公允價值。(三)本準則第三十四條(二)所述情況。
《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制定的目的是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規范企業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這是新企業會計準則給出的定義,其實就是市場價值。如果存在活躍市場,它是很好確認的,但是不存在活躍市場,就需要按照估價技術進行確定。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