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所得稅調增調減怎么計算
借: 營業收入 7000000;貸:營業成本6300000,存貨700000。然后,再編制內部交易存貨相關遞延所得稅的調整分錄。
遞延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注:不包括影響所有者權益、商譽等項目的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資產需要調增。壞賬準備不允許所得稅前扣除,只有在以后期間實際發生時才按實際發生的壞賬扣除,所以壞賬準備增加不會使得應納稅所得額減少。這里補提了壞賬準備而形成可抵減時間性差異,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
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量的,公允價值產升高了,會計上調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并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因為不影響利潤,所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不能調整所得稅費用,而應該調整其他綜合收益。
減少額的計算方法:減少額 = 已納稅額 - 調整后的應納稅額 當調整后的應納稅額小于已納稅額時,說明涉及的問題導致稅收減少,減少量即為已納稅額與調整后的應納稅額的差值。
納稅調增調減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調增-調減,(一)納稅調整增加額 會計準則不作為收益計入財務報表,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作為收益需要交納所得稅。
什么是遞延所得稅及其會計處理
1、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
2、遞延所得稅,簡單來說就是會計上的處理跟稅法上的處理有沖突而進行的調整。遞延所得稅又分: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3、遞延所得稅是當合營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與會計上的利潤總額出現時間性差異時,為調整核算差異,可以賬面利潤總額計提所得稅,作為利潤總額列支,并按稅法規定計算所得稅作為應交所得稅記賬,兩者之間的差異即為遞延所得稅。
4、遞延所得稅的意思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在期末應有的金額相對于原已確認金額之間的差額,即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當期發生額的綜合結果。
5、遞延所得稅是當合營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與會計上的利潤總額出現時間性差異時,為調整核算差異,可以賬面利潤總額計提所得稅,作為利潤總額列支。并按稅法規定計算所得稅作為應交所得稅記帳,兩者之間的差異即為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是什么?
遞延所得稅是指由于會計準則和稅法不一致,在企業利潤分配或資產處置過程中所需要向稅收機關繳納的稅費,但是這種稅費并不是當期的應付負債,而是在將來的會計期間才會發生的負債。
遞延所得稅是當合營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與會計上的利潤總額出現時間性差異時,為調整核算差異,可以賬面利潤總額計提所得稅,作為利潤總額列支,并按稅法規定計算所得稅作為應交所得稅記賬,兩者之間的差異即為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遞延所得稅費用計算公式
遞延所得稅的計算公式: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螞顫吵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
遞延所得稅計算公式: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初余額)。而且不包括影響所有者權益、商譽等項目的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公式: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遞延所得稅負債轉回的金額+遞延所得稅資產轉回的金額。遞延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為取得會計稅前利潤應繳納的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是什么意思
1、通俗的講,就是會計上認定的繳稅金額與稅務局認定的金額不一致,而其中暫時性的就是遞延所得稅。
2、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3、簡單來說,字面意思就是本該這期交的稅,延長到以后的時間了,當應納稅所得額與利潤總額出現差距的時候。
4、遞延所得稅費用指企業為取得會計稅前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計算公式
1、遞延所得稅的計算公式: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
2、遞延所得稅計算公式: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初余額)。而且不包括影響所有者權益、商譽等項目的遞延所得稅。
3、遞延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公式: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遞延所得稅負債轉回的金額+遞延所得稅資產轉回的金額。遞延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為取得會計稅前利潤應繳納的所得稅。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