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處置損益和待處理財產損益的區別?
1、營業外收支和資產處置損益區別 營業外收支是指與企業的業務經營無直接關系的收益和支出。資產處置損益是新增加的會計科目,主要用來核算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等因出售,轉讓等原因,產生的處置利得或損失。
2、待處理財產損益是指公司在清查財產過程中查明的各種財產物資的盤盈、盤虧和毀損;資產處置損益是指資產處置時的收益或虧損。“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應在期末結賬前處理完畢,處理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3、資產處置損益是新增加的會計科目,主要用來核算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等因出售,轉讓等原因,產生的處置利得或損失。資產處置損益影響營業利潤。資產處置損益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4、“待處理財產損益”是一個會計科目,屬于資產類帳戶,核算企業在清查財產過程中已經查明的各種財產物資的盤盈、盤虧和毀損。待處理財產損益在未報經批準前與資產直接相關,在報經批準后與當期損益直接相關。
企業會計準則第42號針對哪個行業
1、企業會計準則第42號針對所有行業 2017年4月28日,財政部正式發布了《關于印發企業會計準則第42號——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的通知》(財會〔2017〕13號)(CAS 42)。
2、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準則是對特殊行業的特定業務的會計問題做出的處理規范;如生物資產、金融資產轉移、套期保值、原保險合同、合并會計報表等。
3、《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1個、具體準則41個,最新的一項為2017年5月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42號——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處置組和終止經營》。
4、企業會計準則由一項基本準則、42項具體準則和準則指南構成。其中準則指南包括會計準則解釋、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
出租人會計處理步驟
1、出租人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的規定,對應收融資租賃款的終止確認和減值進行會計處理。
2、融資租賃會計核算過程如下:租賃開始日的會計處理。
3、出租人會計處理——使用權資產的初始計量使用權資產,是指承租人可在租賃期內使用租賃資產的權利。在租賃期開始日,承租人應當按照成本對使用權資產進行初始計量。該成本包括下列四項:(1)租賃負債的初始計量金額。
4、租賃開始日的會計處理:出租人在租賃開始日需要將租賃物件確認為一項資產,同時確認一項負債或者租賃投資賬戶。在確認資產和負債的同時,出租人還需要記錄租賃初始成本和相關手續費、利息費用等其他費用。
5、按未折現或減讓前折現率折現金額沖減原確認的租賃收入,不足沖減的部分計入投資收益,同時相應調整應收融資租賃款;延期收取租金的,出租人應當在實際收到時沖減前期確認的應收融資租賃款。
企業會計準則和具體準則一共有多少個
1、企業會計準則由一項基本準則、42項具體準則和準則指南構成。其中準則指南包括會計準則解釋、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小企業會計準則由總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及利潤分配、財務報表、外幣業務、附則等組成。
2、具體準則處于會計準則體系的第二層次,是根據基本準則制定的、用來指導企業各類經濟業務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規范。具體準則共有38項,其中,新制定的會計準則有22項,以前制定、現在修訂的會計準則16項。
3、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2006年2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33號公布) ,一共38個準則。可以看做一共38條。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