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會《審計》知識點總結:審計獨立性的要求
審計獨立性的要求如下: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初步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確定重要性;分析審計風險;編制審計計劃。
實質上的獨立性是一種內心狀態,使得注冊會計師在提出結論時不受損害職業判斷的因素影響,誠信行事,遵循客觀和公正原則,保持職業懷疑態度。
審計獨立性原則要求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和審閱業務以及其他鑒證業務時,應在實質上和形式上沒有任何被認為影響獨立、客觀、公正的利益,不得因任何利害關系影響其客觀性。獨立性包括實質上的獨立性和形式上的獨立性。
維護組織獨立性 審計師應確保其所服務的組織的利益與自身或任何利益沖突的情況遠離。他們不應接受可能威脅其獨立性的禮物、福利或其他利益。
cpa審計必背知識點
1、在財務報表審計中,財務報告編制基礎即是標準。財務報告編制基礎分為通用目的編制基礎和特殊目的編制基礎。注冊會計師基于自身的預期、判斷和個人經驗對鑒證對象進行的評價和計量,不構成適當的標準。
2、審計具體目標是審計總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它包括一般審計目標和項目審計目標。一般審計目標是進行所有項目審計均必須達到的目標;項目審計目標則是按每個項目分別確定的目標。
3、財務報表審計不能減輕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責任。管理層和治理層對編制財務報表承擔責任,有利于從源頭上保證財務信息質量,管理層和治理層理應對編制財務報表承擔完全責任。
4、重要知識點:審計抽樣的定義及適用范圍(p174)所謂審計抽樣,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審計程序時,從審計對象總體中選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推斷審計對象總體特征的一種方法。
5、所以,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借款業務審計時,應將被審計單位是否低估借款作為一個關注的要點。
09年注會考試《審計》風險評估講義(一)
第二節 風險評估程序、信息來源以及項目組內部的討論 風險評估程序和信息來源 (一)風險評估程序 注冊會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目的是為了識別和評估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風險。
如果認為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是特別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專門針對該風險實施實質性程序。
在既定的審計風險水平下,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水平與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呈反向關系。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低,可接受的檢查風險就越高。
在審計風險模型中,審計風險是一個可接受的低水平,是預先設定的(選項B正確,選項A錯誤)。 [多選題] 下列有關重大錯報風險的說法中,錯誤的有( )。
06年CPA考試審計輔導內部講義(十三)
1、(單04)為證實所有銷售業務均已記錄,a注冊會計師應選擇的最有效的具體審計程序是()。
2、CPA應當考慮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環境、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應收賬款賬戶的性質、被詢證者處理詢證函的習慣做法及回函的可能性等,以確定應收賬款函證的范圍、對象、方式和時間。
3、我相信這個內容會在06年的考試中會發揮相當大的作用。關于認定的內容的學習,一定要結合“審計證據”這個準則。第三節是非重點節。第四節,審計業務約定書與審計范圍。
4、解析:由于內部控制發生變動,必然會影響到控制風險,所以注冊會計師應對變動前后的內部控制分別進行測試。 注冊會計師鄭某認為,在執行審計時,測試內部控制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審計的效率。
5、解析:由于單位平均估計過程中并不需要被審計單位的賬面記錄,此時只能選用單位平均估計。比率估計與差額估計均需依賴賬面記錄。
6、在進行相關測試后,a注冊會計師提出的審計調整建議是()。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