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你記憶CPA會計常考知識:遞延所得稅
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在估計未來期間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該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時,應當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因適用稅收法規的變化,導致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發生變化的,企業應對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按照新的稅率進行重新計量。
盈余公積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盈余公積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一般會計政策變更 一般情況的會計政策變更調整的是期初留存收益,那么對于留存收益的調整要確認遞延所得稅。
【答案】: 遞延所得稅口訣記憶法如下所示:口訣一:《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判斷口訣》資產小稅遞資產; [賬面資產額小于稅基的部分,確定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小稅遞負債。
注冊會計師《會計》知識點:所得稅費用的計算
另一種是直接計算的:所得稅費用=(會計利潤+或-永久性差異)×25%。應交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有什么區別概念不同,應交所得稅是指企業按照國家稅法規定,應從生產經營等活動的所得中交納的稅金。
所得稅費用計算公式具體如下: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所得稅費用=(會計利潤加減永久性差異)乘所得稅稅率。
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所得稅費用=(會計利潤±永久性差異)×所得稅稅率。
所得稅費用有兩種計算方法: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所得稅費用=(會計利潤+或-永久性差異)×25%。
公式:期所得稅費用計算公式:當期所得稅費用=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當期適用所得稅稅率。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CPA《會計》第二十三章例題:會計政策變更處理
[經典例題]甲股份有限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原所得稅政策采用應付稅款法,從2007年1月1日將所得稅政策從應付稅款法變為資產負債表債務法。
(2)會計政策變更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的情況下,企業應當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將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調整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和列報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較數據也應當一并調整。
B.對初次發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
解析:固定資產的耐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屬于會計估計項目,其他三項屬于會計政策項目。A 解析:B、C項屬于會計政策變更;D項屬于濫用會計估計變更,應作為會計差錯處理。
(4)因增資甲公司對乙公司股權投資的后續計量由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改為按權益法核算。下列各項,甲公司應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進行會計處理的是( )。
正確答案:B,C,D 【知識點】會計政策變更追溯調整法的會計處理 答案解析 :累積影響數的計算需要考慮所得稅影響,選項A錯誤。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