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冊會計師《稅法》知識點:稅收立法
1、稅收立法 稅收立法原則 稅收立法是指有權的機關依據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原則,運用一定的技術,制定、公布、修改、補充和廢止有關稅收法律、法規、規章的活動。
2、立法程序 提議階段。提議階段。無論是稅法的制定,還是稅法的修改、補充和廢止,一般由國務院授權其稅務主管部門(財政部或國家稅務總局)負責立法的調查研究等準備工作,并提出立法方案或稅法草案,上報國務院。審議階段。
3、第一,經濟上的稅收公平往往是作為一種經濟理論提出來的,可以作為制定稅法的參考,但是對政府與納稅人尚不具備強制性的約束力,只有當其被國家以立法形式所采納時,才會上升為稅法基本原則,在稅收法律實踐中得到全面的貫徹。
4、稅法基本原則 稅法基本原則是統領所有稅收規范的根本準則,為包括稅收立法、執法、司法在內的一切稅收活動所必須遵守。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法基本原則的核心。
5、注冊會計師稅法考察的知識點第一章:稅法原則;稅收(立法機構、收入劃分)。
2020年注冊會計師《稅法》知識點:稅法原則
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法基本原則的核心。(2014年、2017年都考過此知識點)稅收法定原則 也稱為稅收法定主義,是指稅法主體的權利義務必須由法律加以規定,稅法的各類構成要素都必須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確。
稅收立法原則 稅收立法是指有權的機關依據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原則,運用一定的技術,制定、公布、修改、補充和廢止有關稅收法律、法規、規章的活動。
第一,本章非全書重點,考查方式為客觀題,一般只占1-2分的分值,所以知識點以理解為主,知道是主要講的內容就行了。
從分包方取得的2016年4月30日前開具的建筑業營業稅發票,可在2016年6月30日前可作為預繳稅款的扣除憑證。 從分包方取得的2016年5月1日后開具的,備注欄注明建筑服務發生地所在縣(市、區)、項目名稱的增值稅發票。
2020年注會考試科目具體都有哪些?
注冊會計師考試分為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只有通過了專業階段才能夠去參加綜合階段的考試,專業階段分為6門科目:《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財務成本管理》及《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
注冊會計師專業考試科目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綜合階段為:職業能力綜合測試。報名人員可以同時報考6個科目,也可以選擇報考部分科目。
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考試科目有6科,分別是為《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會計》、《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和《稅法》。
注冊會計師考試分為專業階段考試和綜合階段。專業階段考試科目: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稅法六個科目。綜合階段考試科目: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試卷二)。
專業階段考試科目:《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會計》、《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稅法》;綜合階段考試科目:《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一)》、《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二)》。
2020年注冊會計師《稅法》知識點:生產銷售環節應納消費稅的計算_百度...
從價定率計算。在從價定率計算方法下,應納消費稅額等于銷售額乘以適用稅率。基本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比例稅率 從量定額計算。
應納稅額 =組成計稅價格×金銀首飾消費稅稅率 對于生產、批發、零售單位用于饋贈、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獎勵等方面或未分別核算銷售的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從價計征的,應納消費稅稅額=銷售額(同類消費品售價、組成計稅價格)乘以消費稅比例稅率;從量計征的計算公式為,應納消費稅稅額=銷售數量(移送使用數量、交貨數量、進口數量)乘以單位稅額。
消費稅是價內稅(計稅依據中含消費稅稅額),增值稅是價外稅(計稅依據中不含增值稅稅額);兩者都是流轉稅。
納稅人用外購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稅消費品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允許按生產領用數量計算扣除外購或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納消費稅。
應納稅額的計算 (一) 消費稅稅率、計算公式 (二)自產自用應納消費稅的計算 在納稅人生產銷售應稅消費品中,有一種特殊的形式,即自產自用形式。
2020年注冊會計師《稅法》知識點:應納稅額的計算
1、房地產開發企業中的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項目(無論新項目還是老項目),都按照5%的征收率計算應納稅額。 預繳稅款:小規模納稅人采取預收款方式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項目,應在收到預收款時按照3%的預征率預繳增值稅。
2、管理人應分別核算資管產品運營業務和其他業務的銷售額和增值稅應納稅額。未分別核算的,資管產品運營業務不得適用上述(一)(二)(三)規定。管理人可選擇分別或匯總核算資管產品運營業務銷售額和增值稅應納稅額。
3、發生主營業務成本2600萬元,發生銷售費用770萬元(其中廣告費650萬元),管理費用480萬元(其中新產品技術開發費用40萬元),財務費用60萬元,營業稅金160萬元(含增值稅120萬元), 用直接法和間接法計算該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
4、注會中增值稅額的計算公式有以下幾種:直接計稅法:應納增值稅額=增值額×增值稅稅率。其中,增值額=工資+利息+租金+利潤+其他增值項目-貨物銷售額。間接計稅法:應納增值稅額=銷售額×征收率-進項稅額。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