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現金持有量、變現次數、時間間隔如何計算
1、運用成本分析模式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的時候,只考慮因持有一定量的現金而產生的機會成本和短缺成本,不考慮管理費用和轉換成本。通過計算比較,選取持有現金而產生的機會成本與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時的現金持有量。
2、最佳現金持有量=[(2*400000*800)/0.1]^1/2=80000元;變現交數=400000/80000=5次;時間間隔=360/5=72天(設定一年是360天)。
3、最佳現金持有量=min(管理成本+機會成本+短缺成本)。
4、最佳現金持有量下的全年有價證券交易次數=150000/60000=5次 和有價證券交易間隔期=360/5=144天 由圖可以知道,現金持有量越大,機會成本越大,交易成本越小,當二者成本相等時,相關總成本最低。
5、緊急現金流量表示公司在緊急情況下需要的現金流量,這個數值的取值范圍是2到5。該公式能夠幫助企業了解最佳現金持有量如何計算,并且有助于企業在持有現金方面做出更好的決策,降低財務成本。
注冊會計師輔導:第九章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若補價÷整個資產交換金額25% ,則屬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若補價÷整個資產交換金額≥25%的,視為以貨幣性資產取得非貨幣性資產,適用其他相關準則。 整個資產交換金額即為在整個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公允價值。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一種重要的會計處理方式,它涉及到企業之間以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交易。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一種企業之間的交易方式,其中不涉及貨幣支付,而是以非貨幣性資產進行交換。
貨幣性資產的概念 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資金及將來對應一筆固定的或可確定的貨幣資金量的資產。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以攤余成本計量的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其他應收款等。
2020年注冊會計師《審計》知識點:存貨計價測試
1、存貨計價測試包括單位成本與跌價準備兩個方面。
2、按照企業規定的存貨發出計價方法進行測試,例如,企業采用全月加權平均法。測試時,計算存貨的當前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期初余額+本期采購)/(期初數量+本期入庫數量),并與實際發出的平均單位成本進行比較,即存貨計價測試。
3、C.在大多數審計業務中,注冊會計師會發現以控制測試為主的審計方式更加有效; A. 如果注冊會計師采用以控制測試為主的審計方式,并準備信賴被審計單位存貨盤點的控制措施與程序,注冊會計師絕大部分的審計程序將限于詢問、觀察以及檢查。
注冊會計師會計考試資產負債表知識點
注冊會計考試中會計的題型注冊會計考試中《會計》的題型為:單選題、多選題、計算分析題、綜合題。《會計》科目的考試時長為180分鐘,成績合格標準為六十分,成績滿分為一百分,考試采用機考方式。
流動負債通常包括:短期借款、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利息、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等。
(1)在使用價值方面,去掉了老制度資產負債表中的“待處理流動資產損失”和“待處理固定資產損失”報表項目,因為它們是待處理的損失,已不符合資產的定義,不能作為資產進行報告。
(1)交易性金融資產等 會計準則規定:對于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其于某一會計期末的賬面價值為該時點的公允價值。
預祝考生順利通過2018年注冊會計師考試。預收賬款 預收款項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如房地產開發企業),計稅基礎為0。預收款項未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相等。
CPA會計概念理解篇—可變現凈值的計算
概念理解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計算公式 存貨可變現凈值=存貨估計售價—至完工估計將發生的成本—估計銷售費用—相關稅金 存貨跌價準備應按單個項目來計提,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可按存貨類別計量成本與可變現凈值。
為執行銷售合同或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以合同價作為可變現凈值的計量基礎。如果持有存貨多于銷售合同定購數量,超出部分應按一般售價作為計量的基礎。
可變現凈值一般用于對企業所生產或外購的存貨價值的計算,其計算公式為:存貨可變現凈值=存貨估計售價-至完工估計將發生的成本-估計銷售費用-相關稅金。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