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企業免抵退稅怎么做會計分錄
1、免抵退稅額的會計分錄:出口貨物免稅,反映在賬務處理上是出口銷售時,無需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貨物出口并確認收入實現時,根據出口銷售額(FOB價)做如下會計處理: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等),貸: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等)。
3、月末根據《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申報匯總表》中計算出的“應退稅額”做如下會計處理:借:其他應收款—出口退稅,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4、(5)企業因向客戶轉讓商品而有權取得的對價很可能收回。
出口退免征稅額的會計分錄
中計算出的“免抵稅額”做如下會計處理: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收到退稅款時的會計處理,借:銀行存款,貸:其他應收款—出口退稅。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實際收到出口退稅款項的時候,借:銀行存款,貸: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增值稅)。
出口免稅是指對企業出口貨物免征出口環節應納的增值稅,出口貨物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或退稅,而應計入產品成本。
因此出口退稅退稅不是叫優惠不優惠問題,只是退回你進項稅額而已。其實就是說出口免稅,如果出口不免稅,銷項稅額=20000*17%=3400,繳納增值稅=3400-2800=600,這樣反而不退稅,還要繳納稅款。
出口退稅會計分錄如下:貨物出口并確認收入實現時,根據出口銷售額(FOB價)做如下會計處理: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等)。貸: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等)。
借,銀行存款。貸,營業外收入,所得稅退稅。企業收到退稅,稅款返還等款項,記賬原則是“從哪里來,還回到哪里去”,比如收到的增值稅,所得稅等均應記回原計稅時所在的科目。
免抵退稅賬務處理
1、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二是,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期末有留抵稅額,對于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不做會計分錄;當留抵稅額大于“免、抵、退”稅額時,可全部退稅,免抵稅額為0。
2、法律主觀:根據“免、抵、退”稅政策規定,按納稅申報計算出生產企業當月的應免抵稅額、應退稅額以及留抵稅額的幾種情況的賬務處理。
3、生產企業出口退稅賬務處理是會計實務中的一個難點,目前,我國對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的增值稅一律實行“免、抵、退”稅管理辦法。
生產企業免抵退稅怎么做賬務處理?
二是,應納稅額為負數,即期末有留抵稅額,對于未抵頂完的進項稅額,不做會計分錄;當留抵稅額大于“免、抵、退”稅額時,可全部退稅,免抵稅額為0。
會計上,實行“免、抵、退”政策的賬務處理也相應有三種處理辦法。應納稅額為正數,即免抵后仍應繳納增值稅,免抵稅額=免抵退稅額,即沒有可退稅額(因為沒有留抵稅額)。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計算當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稅額、當期免抵退稅額、當期應退稅額、當期免抵稅額。
法律主觀:根據“免、抵、退”稅政策規定,按納稅申報計算出生產企業當月的應免抵稅額、應退稅額以及留抵稅額的幾種情況的賬務處理。
賬務如何處理? 對生產企業自營或委托出口的貨物實行免、抵、退稅辦法,對出口貨物本道環節免征 增值稅 ,對出口貨物所采購的原材料、包裝物等所含的增值稅允許抵減其內銷貨物的應繳稅款,對未抵減完的部分再予以退稅。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