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主要內容
1、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規。政府會計改革的順利進行,有賴于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要積極推動《會計法》、《預算法》的修訂,使編制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工作于法有據。二是制定統一的政府會計準則。
2、政府會計改革的核心,是由原來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制度體系,變革為“雙基礎”“雙分錄”“雙報告”的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相互分離又互相銜接的會計制度體系。
3、政府的四項改革任務是相輔相成的。建立健全政府會計核算體系是前提和基礎,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體系是關鍵,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和公開機制是保障,加強政府財務報告分析應用是目的。
4、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預算會計與會計核算一體化:將預算、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統一的預算會計體系,實現全流程財務控制。
5、政府會計由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構成。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
6、因此,政府職能轉變要求政府會計改革,政府會計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公共財政管理改革促使政府會計改革。
三次會計改革時和特點
第三次:從90年代以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式經營轉變。(1)原 因:黨中央在認識國情和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決定加快經濟體制改革。(2)核心內容:把企業推向市場。
會計信息化步入了以規范化、標準化、知識化,智能化、互聯化、云化、社會化、產業化為主要標志的會計信息化第三次浪潮的變革時代。
世紀初期,借貸記賬法傳入我國和英美的會計制度,中式簿記改革,推行現代會計,我國近現代會計史上的第一次變革。
近些年我國政府會計核算領域進行了哪些改革
1、實施政府會計改革,建立先進的政府會計標準和規范的政府財務信息披露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增強政府財政透明度、提高政府執政公信力、加強政府財政績效管理的有效途徑和主要通行做法。
2、政府的四項改革任務是相輔相成的。建立健全政府會計核算體系是前提和基礎,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體系是關鍵,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和公開機制是保障,加強政府財務報告分析應用是目的。
3、“雙基礎”:“雙基礎”明確提出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一般實行收付實現制。這一制度安排兼顧當前實際情況和長遠改革方向,使得政府會計核算既能反映預算收支等流量信息,又能反映資產、負債等存量信息。
4、抓好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貫徹實施工作,完善信息化建設等相關配套措施,確保政府會計改革順利進行。積極參與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準則建設,不斷提高我國在國際政府會計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 完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5、將近年來為適應財政改革要求分別發布的會計核算補充規定統一體現在新制度中,更有利于促進深化財政改革;四是進一步充實了資產負債核算內容。
6、《基本準則》是政府會計領域一次重大的制度變革,實施《基本準則》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以下稱單位)財務和會計管理將帶來以下顯著變化:一是將進一步規范單位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我國預算會計改革的基本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預算會計與會計核算一體化:將預算、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統一的預算會計體系,實現全流程財務控制。
統一性原則。財政部門管理的各項專項資金都應當納入總預算會計核算管理。一貫性原則。總預算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便變更。如確有必要變更,應將變更的情況、緣由和對會計報表的影響在預算履行報告中說明。
我國的國家預算通常實行一級政權一級財政,每級財政都建立一級總預算。我國實行一級政府一級預算,共分設五級政府五級預算。
《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是多年來我國政府會計理論研究和改革成果的重要體現,其重大制度理論創新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構建了政府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政府會計核算體系。
預算會計核算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真實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及時性原則、重要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歷史成本原則、配比原則、專款專用原則。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