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師是如何看財務報表的
1、證明作用,證明審計工作的完成質量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是否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是否以審計證據為依據發表審計意見,發表的意見是否客觀和真實,以及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履行情況。
2、通過審核的公司來判斷。經過審計的財務報表就是經過正規會計事務所來審核。這個事務所具有正規的經營資質,由這個部門審計一會出具相應的審計結果,然后就可以上報,像這樣的審計結果是有法律保障的,而且也是一種最切實的說明。
3、財務報告按規定應公司負責編制,但事實上大多數財務報告是審計者在審計完成后編制,并由公司認可后以自身名義對外發布的(原因是大多數公司財務部不具備編制專業財報的資源和能力,就好比多數公司的 IT 部門不能自主開發軟件一樣)。
4、財務報表審計方法:賬項基礎審計:賬項基礎審計亦稱詳細審計,實質對被審計方的有關會計賬項進行逐筆核對,以檢查是否有錯弊出現的一種審計方式。
5、想要看懂財務報表,需要掌握以下幾個步驟:熟悉財務報表結構:財務報表通常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股東權益變動表等部分,需要了解每個部分的作用和內容。
6、一看資產負債結構。整體上看如果負債占資產的比率較低,代表企業的財務結構較合理。企業較有活力。可持續經營能力較強。股票在短時間內不會發生崩盤。如果負債占資產的比率太高,企業的活力較差,持續經營能力有問題。
如何看懂企業財務報表之一:怎樣看利潤表
1、(一)經營業績來源和構成 通俗理解就是企業的收入組成部分。(二)會計期間費用耗費情況 是指耗費的成本、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營業外支出等內容。
2、首先,比較不同期間的財務報表,了解企業的發展趨勢。通過對比不同期間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的增長或下降趨勢,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穩定性。其次,計算財務比率。
3、從理論上講,利潤表是以收入-費用=利潤的會計公式為基礎而設計的財務報表。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營業收入與營業費用,按權責發生制的原則進行相互配比,就計算出了當期利潤。
4、財務報表有“六看”:一看利潤表、二看企業的壞賬準備、三看長期投資是否正常、四看其他應收款是否清晰、五看是否有關聯交易、六看現金流量表是否能正常地反映資金的流向。
5、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當前國際上常用的利潤表格式有單步式和多步式兩種。單步式是將當期收入總額相加,然后將所有費用總額相加,一次計算出當期收益的方式。
6、利潤表又稱損益表反映本期企業收入、費用和應該記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的金額和結構情況。現金流量表反映了企業現金流量的來龍去脈,其中分為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及籌資活動三部份。
注冊會計師《會計》知識點:每股收益的列報
1、【答案】:B,C,D 本題考查知識點:每股收益的列報。選項A,對于普通股或潛在普通股已公開交易的企業,以及正處于公開發行普通股或潛在普通股過程中的企業才需在利潤表中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
2、(一)基本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又稱為每股稅后利潤、每股盈余,企業應當按照普通股的當期凈利潤和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出每股收益,如果企業有合并報表的,那么應該按照合并報表為基礎計算和列報每股收益。
3、【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知識點:比較報表中每股收益的列報。 編制比較財務報表時,各列報期間中只要有一個期間列示了稀釋每股收益,那么所有列報期間均應當列示稀釋每股收益,即使其金額與基本每股收益相等。
4、【答案】:B,C,D 編制比較財務報表時,各列報期間中只要有-個期間列示了稀釋每股收益,那么所有期間均應當列報稀釋每股收益,即使其金額與基本每股收益相等,所以選項A錯誤。
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的勾稽關系
1、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的鉤稽關系在于本年利潤,利潤表中的本年利潤累計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潤就是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項的期末數。利潤表就是資產負債表中本年利潤部分的擴展。資產負債表是靜態的、利潤表是動態的。
2、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主要是通過未分配利潤來實現勾稽關系的。未分配利潤期末數=期初數+凈利潤本年累計+/-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分配的利潤。
3、資產負債表跟利潤表的勾稽關系是:本期資產負債表“未分配利潤” – 上期“未分配利潤” = 本期利潤表“凈利潤”。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