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與管理會計師的區別
概念不同 注冊管理會計師與注冊會計師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它們都是一種執業資格認證。注冊管理會計師即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CMA),注冊會計師即中國注冊會計師(CPA)。
含義不同。注冊會計師是依法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并接受委托從事審計和會計咨詢、會計服務業務的執業人員;注冊管理會計師側重預算預測、內部控制、決策支持、風險管理、成本分析等內容。側重點不同。
考試所需要耗費的時間不同:管理會計師基本一年左右的時間差不多就可以通過。注冊會計師常規來說則需要2~3年的時間。考試科目量和考期不同:管理會計師只需考兩門,有中英文兩種考試,試卷主要由選擇題和簡答題組合而成。
注冊會計師和管理會計師的區別在含義不同、報考條件、考試科目等方面,具體選擇哪個好要根據考生自身發展方向來看。
管理層向注冊會計師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1、【解析】按規定,D的正確表述為:允許注冊會計師在獲取審計證據時不受限制地接觸其認為必要的其他相關人員。
2、(6)審計報告格式和對審計結果的其他溝通形式。(7)由于測試的性質和審計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內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著某些重大錯報可能仍然未被發現的風險。(8)管理層為注冊會計師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協助。
3、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的責任。財務報告審計的目標。執行審計工作的安排。管理層為注冊會計師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協助。解決爭議的方法。
4、對。在財務規則中,為了規范注冊會計師執行財務報表審計業務,明確財務報表審計的目標和原則,制定本準則。審計業務是指審計機關運用現代管理手段。
5、【答案】:B 按規定,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是管理和治理層管理層認可并理解與財務報表相關的責任。A、C、D均屬于管理層責任,但均不單獨構成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
6、【答案】:A、B、D 書面聲明中包括管理層向注冊會計師提供的工作條件。
想做財務部管理層就一定要考到注會嗎?
不用。會計法規定了財務總監或財務部經理的任職資格。《會計法》第三十八條 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
不能說一定要把,但是建議考,競爭力更強些。不過注會是出了名的難,記得提前做好準備。
證書的考試是考理論知識,實操應重點學真賬實操,盡可能不學模擬帳套。如果這個負責人有“注冊會計師證”,那也是可以的。但是有會計證并不是取得注冊會計師證的必要前提,也就是說沒有會計證,照樣可以考注冊會計師。
財務負責人不一定需要會計證。根據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三十八條:“會計人員應當具備從事會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
并不一定。財務總監的能力不僅僅體現在專業能力上,還有管理能力。
一般來說,如果你想成為財務部門的管理人員,也就是說,你至少要達到財務總監或財務經理的水平。
管理層、治理層的責任與注冊會計師責任
(1)設計、實施和維護與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內部控制,以使財務報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而導致的重大錯報;(2)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會計政策;(3)作出合理的會計估計。
實際管理企業的是管理層,管理層要勤勉盡責其中一個要求就是防止和發現舞弊,當然很多舞弊其實就是管理層自己搞的,監守自盜而已。
治理層的責任是對實體的戰略方向以及管理層履行經營管理責任的監督,包括對財務報告過程的監督。在被審計單位治理層的監督下,按照適用的會計準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財務報表是被審計單位管理層的責任。
注冊會計師只是負責檢查是否有舞弊,編制報表是管理層的責任,監督管理層編制報表是治理層的責任。如果真的存在自上而下有意隱瞞,注冊會計師是有可能發現不了的,所以只要注冊會計師盡職審計了就可以。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