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運用重要性原則的目的
1、這樣就減輕了會計師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如果面面俱到,因精力時間有限反而發現不了問題,因此同時也保證了審計質量。查處錯誤與舞弊并不是審計目標,運用重要性水平不能保證會計師發現所有錯誤舞弊。
2、注冊會計師準則作用:有利于規范注冊會計師運用關鍵性的原則,明確重要性概念與審計風險之間的關系。可以使得注冊會計師在執行審計業務時,更為謹慎的考慮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審計風險的關系。
3、一是為了提高審計效率。二是為了保證審計質量。運用重要性原則的兩個階段:注冊會計師應運用重要性原則的情形。一是在確定審計程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時,注冊會計師需要運用重要性原則。
4、其在量上表現為審計重要性水平。隨著審計方法由詳細審計轉變為抽樣審計,“審計重要性”在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中運用越來越頻繁。
5、重要性的評估與審計證據、審計風險、審計意見都存在密切的關系,在執業中,注冊會計師必須運用職業判斷能力對被審計單位的重要性作出合理的判斷。注冊會計師在對重要性作出判斷時必須考慮如下幾個因素: 以往的審計經驗。
6、在整個業務過程中,隨著審計工作的進展,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所獲得的新信息更新重要性。重要性水平與審計證據呈反向關系。
計算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1、報表級別的重要程度由財務報表審計確定。 財務報表審計的目的是通過注冊會計師實施審計工作,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財務報表層面的重要性,以便得出財務報表所反映的結論。
2、先選擇一個恰當的基準,再選用適當的百分比乘以該基準,從而得出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在實務中,有許多匯總性財務數據可以用作確定財務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的基準,如總資產、凈資產、銷售收入、費用總額、毛利、凈利潤等。
3、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額額度表示的會計信息錯報與錯弊的嚴重程度,該錯報錯弊未被揭露足以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判斷或者決策。只有在確定的審計目標是“對會計報表真實性、公允性發表意見”的情況下,才需要確定重要性水平。
探究會計電算化的意義
會計電算化以后,為企業管理手段現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礎,可以帶動或加速企業管理現代化的實現。
會計電算化是傳統會計信息處理技術的重大變革,對會計工作的各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五,促進會計工作本身的不斷發展。會計電算化不僅僅是會計核算手段的變革,還必將對會計核算的方式、內容、方法,會計核算資料的保存,以及會計理論等方面產生極大的影響,使其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