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會計》第二十章例題精講:遞延所得稅資產
一般情況下計算遞延所得稅發生額有兩種:一種是直接根據期末余額減去期初余額計算發生額;另一種是根據本期稅率的變動額和該項資產或負債產生的暫時性差異的發生額確定。
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在估計未來期間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該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時,應當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盈余公積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盈余公積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一般會計政策變更 一般情況的會計政策變更調整的是期初留存收益,那么對于留存收益的調整要確認遞延所得稅。
解析:甲公司2011年遞延所得稅資產賬戶的期初余額是20萬元,2011年末,遞延所得稅的期末余額時50萬元,雙方的差額就是該年該賬戶的發生額。第三步,計算所得稅費用并進行會計處理。
注冊會計師《稅法》巧記憶企業所得稅總結
企業所得稅調增調減記憶口訣如下:企業發生的職工福利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準予扣除。
注冊會計師稅法的學習技巧打牢基礎:考生要想學習好稅法,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學習稅法的一些知識點。從每一個知識點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分掌握知識點,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于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關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契稅、車船稅、車輛購置稅等等,參照流轉稅的必考點來復習。
在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備考過程中,稅法屬于比較簡單的科目,想要在注冊會計師考試過程中順利通過考試,就要注重平時的積累,下面我為大家提供注冊會計師《稅法》公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注會考試專講:遞延所得稅涉及的知識點(8)
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在估計未來期間能夠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該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時,應當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稅法規定,納入稅務處理范圍的資產主要有四類:即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和流動資產,其中前三類資產需采取計提折舊或攤銷的方式分次扣除。1.固定資產的稅務處理 (1)固定資產的計價。一般以原價為準。
各項資產減值:在計提時候都是不允許稅前扣除的,所以都需要確定遞延所得稅資產,如果是能夠轉回的資產在減值轉回時候確認遞延所得稅轉回;如果是減值無法轉回的資產,在資產實際處置的時候轉回遞延所得稅資產。
注冊會計師《稅法》知識點: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所得額
1、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是:應納稅所得額×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2、對不起,這是會計知識,我們現在是做稅法總結。視同銷售。
3、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是指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從事生產、經營的機構、場所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稅金以及損失后的余額。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