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冊會計師《稅法》知識點:應納稅額的計算
房地產開發企業中的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項目(無論新項目還是老項目),都按照5%的征收率計算應納稅額。 預繳稅款:小規模納稅人采取預收款方式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項目,應在收到預收款時按照3%的預征率預繳增值稅。
應納稅額的計算 納稅人發生應稅銷售行為適用簡易計稅方法的,應該按照銷售額和征收率計算應納增值稅稅額,并且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從價定率計算。在從價定率計算方法下,應納消費稅額等于銷售額乘以適用稅率。基本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比例稅率 從量定額計算。
2020年注會一年考三科搭配建議:會計+審計+稅法
1、第一年:會計、審計、稅法 在這個組合中,會計和審計的難度較大,稅法相對來說較為簡單。需要理解和記憶的內容較多,計算量相對少一些。此外,會計與審計和稅法的聯系比較密切,同時學習可以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2、會計、財管和稅法 會計和稅法的學習可以明顯促進財管的學習,財管的學習最好位于會計之后。難度組合屬于一門很難的科目+一門較難的科目+一門較易的科目。學習特點是理解和計算的內容都比較多,記憶的內容中等。
3、備考建議:這三科搭配可以說是比較省力的,會計和稅法,會計和審計科目之間都相互有聯系,學習起來相輔相成。適合有一定基礎,學習時間能保證在4個月左右的學員。
4、審計科目又包含了會計、稅法的相關內容。比如財務報表審計及稅務審計這兩個考點。選擇會計+審計+稅法的搭配方案,備考時更容易熟練掌握知識。因為這三個科目考試內容實際上是可以融會貫通的。
5、會計、審計和稅法。這三門建議基礎比較好或者備考時間比較充裕的考生,難度比較大。脫產,上班清閑,應屆畢業生多選擇這個搭配。會計、審計和戰略。會計和審計有聯系,審計和戰略有聯系。
2020年注冊會計師《稅法》知識點:稅法原則
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法基本原則的核心。(2014年、2017年都考過此知識點)稅收法定原則 也稱為稅收法定主義,是指稅法主體的權利義務必須由法律加以規定,稅法的各類構成要素都必須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確。
稅收立法原則 稅收立法是指有權的機關依據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原則,運用一定的技術,制定、公布、修改、補充和廢止有關稅收法律、法規、規章的活動。
另外,需掌握稅法實施的其他原則:(1)上位法優于下位法;(2)國際法優于國內法;(3)實體法從舊,程序法從新。即:①實體稅法無溯及力,按照權利義務發生時的實體法規定計稅;②程序稅法在特定條件下具備一定的溯及力。
第一,本章非全書重點,考查方式為客觀題,一般只占1-2分的分值,所以知識點以理解為主,知道是主要講的內容就行了。
第一章:稅法原則;稅收(立法機構、收入劃分)。
再來說說稅法與會計的瓜聯系,CPA專業階段六科稅法與會計關系是最親密的,如購買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涉及稅法中增值稅進項稅額的知識;稅法的企業所得稅內容和會計中的納稅調整關系緊密。
2020年注冊會計師《稅法》知識點:稅收立法
稅收立法 稅收立法原則 稅收立法是指有權的機關依據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原則,運用一定的技術,制定、公布、修改、補充和廢止有關稅收法律、法規、規章的活動。
立法程序 提議階段。提議階段。無論是稅法的制定,還是稅法的修改、補充和廢止,一般由國務院授權其稅務主管部門(財政部或國家稅務總局)負責立法的調查研究等準備工作,并提出立法方案或稅法草案,上報國務院。審議階段。
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法基本原則的核心。(2014年、2017年都考過此知識點)稅收法定原則 也稱為稅收法定主義,是指稅法主體的權利義務必須由法律加以規定,稅法的各類構成要素都必須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確。
《稅法》[1]共分十四章。其中第一章導論是稅法的基礎理論部分,包括稅收和稅法的概念、稅法的調整對象、稅法的分類和構成要素、稅法的基本啄則、稅收法律關系等,是學習具體稅收法律制度的知識基礎。
第一,經濟上的稅收公平往往是作為一種經濟理論提出來的,可以作為制定稅法的參考,但是對政府與納稅人尚不具備強制性的約束力,只有當其被國家以立法形式所采納時,才會上升為稅法基本原則,在稅收法律實踐中得到全面的貫徹。
2020年注冊會計師《稅法》知識點:已納消費稅扣除的計算
(9)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稅摩托車連續生產應稅摩托車(如用外購兩輪摩托車改裝三輪摩托車)。
從分包方取得的2016年4月30日前開具的建筑業營業稅發票,可在2016年6月30日前可作為預繳稅款的扣除憑證。 從分包方取得的2016年5月1日后開具的,備注欄注明建筑服務發生地所在縣(市、區)、項目名稱的增值稅發票。
從價定率計算。在從價定率計算方法下,應納消費稅額等于銷售額乘以適用稅率。基本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比例稅率 從量定額計算。
(四)委托加工或外購準予扣除稅款的計算委托加工或外購準予扣除稅款(買價)_期初庫存_本期入庫_期末庫存。
(一)外購應稅消費品已納稅款的扣除:用外購已稅消費品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銷售時,按當期生產領用數量計算準予扣除外購的應稅消費品已納的消費稅稅款。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