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
1、(1)培訓內容和手段落后:不少cAP跟不上知識更新的步伐,沒有掌握新近出臺的具體會計準則等會計法規知識。對財稅法規、公司法等其它相關法規的掌握和熟悉更是滯后。
2、注冊會計師面臨的風險主要有道德風險、擔保風險、審計風險,道德風險即審計過程中容易承擔著外界的流言蜚語;擔保風險,即初級審計報告過程中承擔有擔保的風險;審計風險,即審計錯誤,或因外在因素無法順利開展的風險。
3、會計、審計制度及相關中介機構的科學、嚴密和法制化進度,是一個國家經濟、金融持續能否健康運行的重要基礎。以注冊會計師行業為代表的我國中介服務行業,是改革開放過程中轉變政府職能的產物。作為介于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組織。
4、(2)沒有運用有效的函證手段驗證天津子公司向德國所謂的高出口額。其實,作為簡單的取證手段,中天勤的注冊會計師只要向銀行和海關查驗相關的出口報關單、退稅證明、銀行收款單和運輸單據,就可以發現其造假騙局。
5、(1)審計制度不完善。完善的審計制度建設是審計質量的有效保障。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出現參與企業做假問題,很大程度源于我國監督體制和處罰機制的不完善,導致監督部門對審計機構的監管過于松懈,相關的法律責任過輕。
6、目前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行為不規范 審計行為的不當可能導致審計效益受損,甚至審計失敗,主要體現在對被審單位的了解不夠和對審計程序的運用不當兩個方面。
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
1、注冊會計師在職業道德方面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即獨立、客觀、公正,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保密,職業行為,技術準則。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四條注冊會計師應當烙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
2、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包括:誠信、獨立性、客觀和公正、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保密、良好職業行為。誠信 誠信原則要求會員應當在所有的職業關系和商業關系中保持正直和誠實,秉公處事、實事求是。
3、注冊會計師應遵循獨立、客觀、公正、廉潔等基本原則;注冊會計師應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注冊會計師應遵守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方面的技術守則注會計師既要對社會公眾負責,也要對委托單位負責;業務承接中的職業道德。
4、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原則包括立性、客觀和公正、專業勝任能力和應有的關注、保密、良好職業行為。我國主要通過《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非執業會員職業道德守則》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進行規范。
5、注冊會時師的職業道德,是指注冊會計師在執業時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包括在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方面所應達到的行為標準。
6、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如下:獨立、客觀、公正,其中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執行鑒證業務的靈魂,所謂獨立性,是指實質上的獨立和形式上的獨立。
會計行業誠信危機原因及對策
1、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 (一)利益的驅動是會計失信的根本原因 會計造假之所以如此猖獗,屢禁不止,是因為會計造假的背后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作動力。
2、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很多,如會計行業失范、負責人在利益面前喪失職業道德、會計人員在利益面前喪失職業道德等。在實踐中,必須要全面提高對會計誠信缺失的治理力度,以此最大限度保證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
3、注冊會計師審計缺乏獨立性,監督不力,是導致會計誠信危機的直接原因 注冊會計師在客觀上需要他們維持宏觀經濟的正常運行秩序,保護社會公眾的經濟利益。但是,近年來國內外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件卻使我們大失所望。
4、會計誠信缺失的應對措施具體內容如下:建立會計信用中介機構 完善會計信息的供給制度,建立民事賠償機制,提高會計失信成本。加大執法力度,進一步制定和完善有關會計法規、制度,使之科學合理,便于實施,行之有效。
5、這些會計假案的出現充分證明了“誠信”是會計工作的“至上原則”,是會計行業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立身之本,是會計工作的命脈。
為什么誠信對于cpa來說尤為重要
誠信品牌的建設有利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的降低和行業聲譽的維護。 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原則是“獨立、客觀、公正”,其中獨立性在一百多年以來一直是注冊會計審計的本質和靈魂。
也就是指誠信品牌是一種極大的無形資產,市場經濟越發展,誠信的作用越重要,誠信一旦缺失,就意味著中國企業失去了走向市場與國際化的通行證。 誠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 。
引導事務所和從業人員積極主動地通過誠信執業、誠信建設倡議、誠信公約等多種方式,頌揚堅持誠信、嚴守職業道德的良好風尚,讓“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執業理念深入人心。 三是重視執業標準建設,為注冊會計師誠信實踐提供行為規范。
在會計審計關系中,誠信既可以增加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業務收入,同樣也可以減少其交易成本和費用。
各地注冊會計師協會應當高度重視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建設,將此作為行業誠信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來辦,做好職業道德規范的宣傳、培訓和監督工作。
注冊會計師信任內部審計和不信任內部審計,兩者到底有什么區別?
審計目標不同內部審計主要是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所開展的一種評價活動;注冊會計師審計主要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或合法性)和公允性進行審計。
注冊會計師會計與審計的區別在性質上和目的的不同。會計是為了加強經濟管理而產生的;審計是因經濟監督的需要而產生的。會計是公司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生產經營管理過程進行反映和監督。
.兩者的審計目標不同。內部審計主要是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所開展的一種評價活動;注冊會計師審計主要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或合法性)和公允性進行審計。
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由公司內部的審計部門或委托的內部審計員進行的,其主要目的是評估和提高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性,發現潛在的風險和問題,并提供建議以改善內部管理。
相對信賴不足風險,為什么注冊會計師對誤拒風險更關注
1、注冊會計師更為關注的是誤受風險和信賴過度風險,而對于誤拒風險和信賴不足風險來說,不是注冊會計師關注的重點,因為前兩者影響的是審計效果,而后兩者影響的是審計效率。
2、(1)誤受風險是指推斷某一重大錯報不存在而實際上存在的風險。與信賴過度風險類似,誤受風險影響審計效果,容易導致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更應予以關注。
3、與信賴不足風險類似,誤拒風險影響審計效率。如果賬面金額不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認為其存在重大錯報,注冊會計師會擴大細節測試的范圍并考慮獲取其他審計證據,最終注冊會計師會得出恰當的結論。
4、【答案】:C 誤拒風險影響審計效率,誤受風險影響審計效果,因此注冊會計師更關注誤受風險。選項AB是注冊會計師控制測試中需要關注的抽樣風險。
5、誤受風險影響審計效果,容易導致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因此,注冊會計師更應予以關注。誤拒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推斷某一重大錯報存在而實際上不存在的風險。與信賴不足風險類似,誤拒風險影響審計效率。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